谏
谏相关字典
谏[jiàn]字在结尾的词语
- 犯谏[fàn jiàn]- 犯颜直谏。
 
- 诵谏[sòng jiàn]- 1.诵读前代箴谏之语。 2.讽谏。
 
- 显谏[xiǎn jiàn]- 谓公开谏诤。
 
- 诚悬笔谏[chéng xuán bǐ jiàn]- 指唐柳公权以书法进谏唐穆宗事。诚悬﹐公权字。语本《新唐书.柳公权传》﹕“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 言谏[yán jiàn]- 进言规劝。
 
- 说谏[shuō jiàn]- 劝说﹐进谏。
 
- 进谏[jìn jiàn]- 向君主或尊长直言规劝。 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进言规劝忠臣进谏
 
- 论谏[lùn jiàn]- 1.论述讲谏的方法。 2.议论和进谏。
 
- 苦谏[kǔ jiàn]- 苦心竭力地规劝。
 
- 左谏[zuǒ jiàn]- 唐代左谏议大夫的简称。
 
- 大谏[dà jiàn]- 1.竭力规劝。 2.古代官名﹐掌谏诤。 3.唐宋时谏议大夫之别称。
 
- 尸谏[shī jiàn]- 陈尸以谏。后泛指以死谏君。 臣子以死来规劝君主凛然古人尸谏之风
 
- 劝谏[quàn jiàn]- 劝告;规劝:一再劝谏|不听劝谏。
 
- 风谏[fēng jiàn]- 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规劝君主或长辈﹑上司。
 
- 纳谏[nà jiàn]- 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 2.向君主进谏。
 
- 讽谏[fěng jiàn]- 〈书〉用含蓄委婉的话向君主进谏。 指下对上,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 三谏[sān jiàn]- 1.三次劝谏。见“三谏之义”。 2.三个谏官。指宋代吴昌裔﹑徐清叟﹑杜范。 3.三个谏官。 4.三个谏官。指明代吴之佳﹑叶初春﹑张栋。见《明史.吴之佳传》。
 
- 晓谏[xiǎo jiàn]- 规劝使明白。多用于下对上。
 
- 正谏[zhèng jiàn]- 直言规劝。
 
- 招谏[zhāo jiàn]- 谓帝王征求规劝意见。
 
- 降谏[jiàng jiàn]- 和颜悦色﹑平心静气地进谏。
 
- 默谏[mò jiàn]- 暗中进谏。
 
- 讦谏[jié jiàn]- 直谏。
 
- 给谏[gěi jiàn]- 唐宋时给事中及谏议大夫的合称。清代用作六科给事中的别称。
 
- 五谏[wǔ jiàn]- 1.五种进谏方式。名目略有不同。
 
- 直谏[zhí jiàn]- 耿直劝谏。
 
- 咈谏[fú jiàn]- 拒谏;不纳规劝。
 
- 鄙谏[bǐ jiàn]- 谦称自己向对方的进言。
 
- 列谏[liè jiàn]- 极力劝谏。列,通“烈”。
 
- 违谏[wéi jiàn]- 1.违式进谏。 2.不听进谏。
 
- 裁谏[cái jiàn]- 制止并规劝。
 
- 争谏[zhēng jiàn]- 谏诤,直言规劝。争,通“诤”。
 
- 问谏[wèn jiàn]- 谓参与谋议。
 
- 谲谏[jué jiàn]- 委婉地规谏。
 
- 孰谏[shú jiàn]- 谓尽力规劝。
 
- 几谏[jī jiàn]- 微谏,婉言劝谏。 对长辈委婉而和气的劝告我出“事父母几谏”。打个鸟名。——《镜花缘》
 
- 味谏[wèi jiàn]- 橄榄的别名。又称馀甘果,以其初苦而终有甘味得名。
 
- 指谏[zhǐ jiàn]- 指陈事实而进谏。
 
- 死谏[sǐ jiàn]- 冒死进谏。
 
- 逆谏[nì jiàn]- 拒谏,不听从谏阻。
 
- 笔谏[bǐ jiàn]- 谓借用书法运笔的道理讽喻劝谏。
 
- 中谏[zhōng jiàn]- 唐代谏官“补阙”的别称。
 
- 熟谏[shú jiàn]- 宛转地劝说。
 
- 箴谏[zhēn jiàn]- 规戒劝谏的话;规戒劝谏。
 
- 诤谏[zhèng jiàn]- 直言劝谏。
 
- 至谏[zhì jiàn]- 恳切的劝谏。
 
- 司谏[sī jiàn]-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选拔人才。唐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宋太宗端拱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元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 密谏[mì jiàn]- 暗中对帝王进行规劝。
 
- 小谏[xiǎo jiàn]- 唐代谏官拾遗的别称。宋代称监察御史。
 
- 四谏[sì jiàn]- 指宋余靖﹑欧阳修﹑蔡襄﹑王素。四人为谏官,皆敢直言,故称。
 
- 匡谏[kuāng jiàn]- 匡正谏诤。
 
- 杜谏[dù jiàn]- 谏阻。
 
- 兵谏[bīng jiàn]- 用武力规劝君主或尊长﹐使其必从。语本《左传.庄公十九年》:“初﹐鬻拳强谏楚子﹐楚子弗从;临之以兵﹐惧而从之。” 以武力胁迫的办法向当权者进谏
 
- 骤谏[zhòu jiàn]- 屡次进谏。
 
- 诚谏[chéng jiàn]- 忠谏。
 
- 规谏[guī jiàn]- 〈书〉忠言劝戒;规劝。 以正义之道劝人改正言行的不当之处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墨子.尚同上》
 
- 面谏[miàn jiàn]- 当面直言规劝。常用于臣对君。
 
- 木谏[mù jiàn]- 相传尧舜时于朝市竖立木牌,谓之谤木,人有进谏之言则书于其上。
 
- 诃谏[hē jiàn]- 厉声规劝。
 
- 窥谏[kuī jiàn]- 谓观察君主神色相机进谏。
 
- 优谏[yōu jiàn]- 优人在演戏中进行的讽谏。
 
- 用谏[yòng jiàn]- 犹纳谏。
 
- 讥谏[jī jiàn]- 劝谏。
 
- 距谏[jù jiàn]- 拒谏。 距,通“拒”。
 
谏[jiàn]字在开头的词语
- 谏诤[jiàn zhèng]- 〈书〉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谏诤即见听。——《汉书》
 
- 谏匦[jiàn guǐ]- 收纳谏章的匦匣。
 
- 谏书[jiàn shū]- 向君主进谏的奏章。 臣下向帝王进谏的奏章
 
- 谏止[jiàn zhǐ]- 劝阻。
 
- 谏过[jiàn guò]- 匡正过失。
 
- 谏章[jiàn zhāng]- 向皇帝进谏的奏章。
 
- 谏词[jiàn cí]- 谏诤的言词。
 
- 谏笋[jiàn sǔn]- 苦笋。
 
- 谏劝[jiàn quàn]- 规劝。 直言规劝
 
- 谏士[jiàn shì]- 谏诤之士。
 
- 谏垣[jiàn yuán]- 指谏官官署。
 
- 谏诲[jiàn huì]- 规劝教诲。
 
- 谏阻[jiàn zǔ]- 劝阻。 直言劝阻
 
- 谏草[jiàn cǎo]- 谏书的草稿。
 
- 谏谕[jiàn yù]- 1.亦作“谏喻”。 2.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 谏训[jiàn xùn]- 规劝训导。
 
- 谏舍[jiàn shè]- 犹谏院。借指谏官。
 
- 谏鼓[jiàn gǔ]- 设于朝廷供进谏者敲击以闻的鼓。
 
- 谏工[jiàn gōng]- 谏官。
 
- 谏楚[jiàn chǔ]- 春秋时楚孙叔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谏阻楚庄王伐晋。事见《韩诗外传》卷十。后用以为典。
 
- 谏戒[jiàn jiè]- 劝谏告戒。
 
- 谏正[jiàn zhèng]- 谏诤﹔规劝。
 
- 谏难[jiàn nán]- 谓冒着危险进行规劝。
 
- 谏坡[jiàn pō]- 谏议大夫。唐时称谏议大夫为“坡”。见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五。
 
- 谏辅[jiàn fǔ]- 劝谏辅佐之臣。
 
- 谏猎[jiàn liè]- 1.指对天子迷恋游猎﹐不务政事﹐予以规讽。事本《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相如﹞尝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唐贾至《咏冯昭仪当熊》﹕“逐兽长廊静﹐呼鹰御苑空。王孙莫谏猎﹐贱妾解当熊。”清陈梦雷《秋兴》诗之七﹕“争夸鸣镝催红雨﹐喜控归鞍数锦毛。谏猎有书谁入告﹐三年讲武圣躬劳。”后用以指谏止帝王的穷于武事。 2.泛指谏诤。
 
- 谏囊[jiàn náng]- 犹谏函。借指谏书。
 
- 谏猎臣[jiàn liè chén]- 指汉司马相如。
 
- 谏省[jiàn shěng]- 御史台的别称。
 
- 谏曹[jiàn cáo]- 指御史台。
 
- 谏沮[jiàn jǔ]- 劝阻。
 
- 谏当[jiàn dāng]- 劝阻。当﹐阻挡。
 
- 谏猎人[jiàn liè rén]- 指汉司马相如。
 
- 谏职[jiàn zhí]- 谏官之职。
 
- 谏鼙[jiàn pí]- 即谏鼓。
 
- 谏路[jiàn lù]- 1.进谏之路。 2.指谏官之职。
 
- 谏言[jiàn yán]- 规劝的话。
 
- 谏珂[jiàn kē]- 传说中的鸟名。
 
- 谏院[jiàn yuàn]- 1.御史台的别称。 2.谏官官署。宋初由门下省析置﹐以分隶门下﹑中书的左右谏议大夫﹑司谏﹑正言为谏官。宋司马光有《谏院题名记》。
 
- 谏郎[jiàn láng]- 即门下侍郎。因其负责“尽规献纳﹐纠正违阙”﹐故称。
 
- 谏猎书[jiàn liè shū]- 指汉司马相如劝谏狩猎的奏章。亦泛指劝谏的奏章。
 
- 谏议[jiàn yì]- 1.官名。谏议大夫。 2.谏诤。 3.指谏诤论议的文字。
 
- 谏臣[jiàn chén]- 1.直言规劝之臣。 2.掌谏诤的官员。
 
谏[jiàn]字的成语
- 正谏不讳[zhèng jiàn bù huì]- 谏:劝谏;讳:避讳。正言相劝,毫不隐讳。
 
- 谏尸谤屠[jiàn shī bàng tú]- 向尸体劝谏,向屠伯指责杀牲的过失。比喻劝谏无济于事。
 
- 拒谏饰非[jù jiàn shì fēi]- 谏:直言规劝;饰:掩饰;非:错误。拒绝劝告,掩饰错误。
 
- 主文谲谏[zhǔ wén jué jiàn]-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 犯颜敢谏[fàn yán gǎn jiàn]-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 犯颜直谏[fàn yán zhí jiàn]-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直谏:以直言规劝。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改正错误。
 
- 谏鼓谤木[jiàn gǔ bàng mù]- 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 三谏之义[sān jiàn zhī yì]- 指事君之正道。
 
- 谏争如流[jiàn zhēng rú liú]- 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
 
- 公规密谏[gōng guī mì jiàn]- 指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
 
- 叩马而谏[kòu mǎ ér jiàn]- 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 微谏不倦[wēi jiàn bù juàn]- 谏:规劝;微谏:用委婉的言辞规劝。不知疲倦地反复耐心地用委婉的言辞规劝。
 
- 犯颜进谏[fàn yán jìn jiàn]-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