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药相关字典
药[yào]字在开头的词语
- 药效[yào xiào]药的效用,功效。 药的效用,功效 
- 药铺[yào pù]出售中药的商店。主要按中医药方配药,现在有时兼售西药。 出售中药的店铺,有的兼售西药 
- 药师[yào shī]1.药工﹑医师之古称。 2.药王。 3.即药剂师。指受过高级药学专业教育或在医疗预防机构﹑药事机构或制药企业中,长期从事药物调剂﹑制备﹑检定和生产等工作,并经卫生部门审查合格的高级药学人员。 4.佛名。药师琉璃光佛的简称。 
- 药片[yào piàn]片状的药制剂。 药物压制的小而扁平的或钮扣形的圆片 
- 药瓶[yào píng]盛装药水或药丸的容器。 盛装药水或药丸的容器 
- 药疹[yào zhěn]由药物引起的皮疹。长期大量地使用某种药物,或患者对某种药品过敏,都会引起药疹。 
- 药厂[yào chǎng]生产药物或加工药材的工厂。 生产药物或加工药材的工厂 
- 药膳[yào shàn]配有中药做的菜肴或食品,如参芪鸡﹑虫草鸭﹑银耳羹等。 配有中药做的菜肴或食品,如参芪鸡、虫草鸭、银耳羹、杞子羊肾粥等 
- 药品[yào pǐn]药物和化学试剂的总称。 
- 药理[yào lǐ]药物在有机体内所起的变化﹑对有机体的影响及其防治疾病的原理。 药物发生效力,对机体的各种影响及防治疾病的原理 
- 药引[yào yǐn]中药方剂中附加的药味,能调节药性,增强药效。 
- 药丸[yào wán]制成圆粒形的药物。 
- 药学[yào xué]研究药物的科学。 研究药物的科学 
- 药典[yào diǎn]国家规定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内载药品名称﹑性质﹑成分﹑剂型﹑用量以及配制﹑贮藏方法等项目。纂修于唐代高宗显庆四年的《新修本草》属这类典籍,可称我国最早的药典。 
- 药皂[yào zào]清洁皮肤用的一种肥皂。含有适量的杀菌剂(如酚类、硫磺)或防腐剂(如硼酸、水杨酸)。有低度的抑菌作用,但不能作杀菌用。 用脂肪酸盐和石炭酸、来苏等化学药品制成的肥皂,略有消毒作用,多用来洗澡 
- 药酒[yào jiǔ]1.用药材浸制的酒。如五茄皮酒﹑虎骨酒﹑三蛇酒。用于治疗慢性疾病。 2.毒酒。 
- 药店[yào diàn]1.出售药品的商店。 2.方言。药铺。 专门经营和销售药物的商店 
- 药球[yào qiú]浸有药物的棉球。 浸有药物的棉球 
- 药渣[yào zhā]1.中药煎好以后的残渣。2.用溶剂萃取一种物质(如药物)后剩下的不溶性残渣。 
- 药膏[yào gāo]膏状的外敷药。 用于创伤、疮疡肿痛的油膏性、粘性药品;治疗用的油膏 
- 药头[yào tóu]1.药物之俗称。 2.指火药。 
- 药棉[yào mián]医疗上用的脱脂棉。 医疗上用的消毒脱脂棉 
- 药料[yào liào]药材。 药材 
- 药箱[yào xiāng]装有急救或常用药品及消过毒的纱布,绷带的箱子,供医生出诊使用。 装有急救或常用药品及消过毒的纱布,绷带的箱子,供医生出诊使用 
- 药石[yào shí]1.药剂和砭石。泛指药物。 2.比喻规戒。 3.佛教僧人过午不食,称晩食为“药石”。 
- 药物[yào wù]能防治疾病﹑病虫害等的物品。 治病的药品,能内服外敷,都称药物 
- 药栏[yào lán]芍药之栏。泛指花栏。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唐杜甫《宾至》诗:“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明王錂《春芜记.感叹》:“出香闺数重,药栏花拥,盈盈莲步香尘动。”《儒林外史》第八回:“先人敝庐可蔽风雨;就是琴﹑樽﹑垆﹑几,药栏,花榭,都也还有几处,可以消遣。”一说,药﹑栏同义,指一物。 
- 药味[yào wèi]1.中医所用药物的总称。 2.指药物的气味或滋味。 
- 药水[yào shuǐ]液态的药。 
- 药性[yào xìng]指药物的性质与功能。 药的性质、气味和功能 
- 药叉[yào chā]梵语的译音。或译为“夜叉”﹑“野叉”。义为勇捷,佛教指恶鬼。后常比喻丑陋﹑凶恶的人。 
- 药材[yào cái]指中草药的原料。亦泛称经过加工的丸散膏丹等药品。 可供制药的原料;未经加工或未制成成品的中药原料 
- 药力[yào lì]药物的效力。 药效,药对机体的作用大小 
- 药衡[yào héng]药剂用的衡制,英美重量制度,用于药物。 药剂用的衡制,英美重量制度,用于药物 
- 药粉[yào fěn]粉末状的药。 粉状的药物 
药[yào]字在结尾的词语
- 眼药[yǎn yào]治疗眼疾的膏状或液体药品。 治疗眼疾的膏状或液体药品 
- 喑药[yīn yào]使人致哑的药。 
- 麻药[má yào]即麻醉剂。 麻醉剂,能产生麻醉作用的物质 
- 白药[bái yào]1.桔梗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桔梗》。 2.栝楼根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栝楼》。 3.中药成药。能治出血疾患﹑跌打损伤和某些妇女病﹐是我国云南省的一种特产。 中药成药,由三七及其他药味研成的一种白色粉末。能治出血疾患、跌打损伤等。以云南出产的为最著名 
- 妙药[miào yào]药效极好,治病灵验的药物。 药效极好,治病灵验的药物 
- 灼药[zhuó yào]热貌。 
- 丸药[wán yào]1.圆粒形成药,通称药丸。 2.揉制药丸。 中医指制成丸剂的药物 
- 石药[shí yào]指矿物类药物。魏 晋 至 唐,上层人士多喜服用。《素问·腹中论》:“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素问·腹中论》:“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太平广记》卷二四七引 隋 侯白《启颜录·魏市人》:“后魏 孝文帝 时,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 
- 乌药[wū yào]常绿灌木。根香,可入药,有健胃作用。 中药名。别名“台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 
- 土药[tǔ yào]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 政府开放烟禁,当时将国产的鸦片称为“土药”。 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近来 中国 海关,每年进口洋药,约有七万三千餘箱;而内地所种之土药,销售者当加四倍。” 
- 魅药[mèi yào]媚药,迷药。 
- 焙药[bèi yào]1.烘焙药物。 2.烘焙火药。 
- 炸药[zhà yào]受到外界能量作用时能发生爆炸的药剂。按所用能量不同,分化学炸药和原子核炸药两大类。按用途,分起爆药、猛性炸药、火药和烟火药四类。炸药爆炸的三要素为快速性、放热性和生成大量气体。广泛应用在生产建设和国防军事上。 
- 盐药[yán yào]药名。可作药用的一种盐类。治赤眼,明目。 
- 酒药[jiǔ yào]小曲(xiǎoqū)。 
- 圣药[shèng yào]封建迷信者指能医治百病的万灵之药。 封建迷信者指能医治百病的万灵之药圣药根本就不存在 
- 没药[mò yào]中药名。主治外伤,味苦,性平,无毒。 没药属植物的树胶脂,黄色至红棕色,芳香,用于牙膏、香料和药物,其性平、味苦,功能活血行瘀、止痛、生肌 
- 佐药[zuǒ yào]增加药物或抗原作用的材料。 增加药物或抗原作用的材料 
- 火药[huǒ yào]炸药的一类。爆炸时有的有烟,如黑色火药,有的没有烟,如硝酸纤维素。 一种黑色或棕色炸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最初均制成粉末状,以后一般制成大小不同的颗粒状,可供不同用途之需,在采用无烟火药以前,一直用作唯一的军用发射药引着火药。——《广东军务记》枪弹火药。——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火药火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火药三百罂。 
- 茝药[chǎi yào]即白芷。 
- 蒙药[méng yào]见“蒙汗药”。见“蒙汗药” 
- 醪药[láo yào]酒药。 
- 打药[dǎ yào]1.方言。买中药。 2.泻药。亦指堕胎药。 3.方言。指旧时走江湖的医生卖的药(多指医治跌打损伤的膏药)。讥人言语不着实际亦称卖打药。 
- 黄药[huáng yào]药名。即大苦。 
- 投药[tóu yào]给以药物服用。 给以药物服用 
- 齿药[chǐ yào]治齿病的药。 
- 炼药[liàn yào]炼制丹药。 
- 风药[fēng yào]1.医风湿病的药。 2.吃了使人疯癫的药。 3.泽兰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泽兰》。 4.石南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石南》。 
- 秘药[mì yào]不向外人公开的药;神奇的药物。 即“秘方”。用秘密成分配制的药物,虽其配制者推荐有效,但通常未被普遍认可 
- 服药[fú yào]吃药。 吃药 
- 窃药[qiè yào]1.传说后羿得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其妻姮娥盗食之﹐成仙奔月。见《淮南子.览冥训》。后以“窃药”喻求仙。 2.为死亡的婉词。 
- 子药[zǐ yào]弹药。 
- 心药[xīn yào]1.佛教语。 谓能治疗众生心病的出世法。 
- 迷药[mí yào]1.服后使人昏迷的药。 2.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 狂药[kuáng yào]1.使人服后发疯的药。 
- 神药[shén yào]1.神奇的药。 2.特指长生不老的仙药。 
- 草药[cǎo yào]取材于普通植物的药材。对珍稀药材而言。亦指不见于药典的民间药材。 植物花蕾、子实、茎叶、根须构成的一类中药 
- 鬼药[guǐ yào]鬼臼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鬼臼》。 
- 升药[shēng yào]中药名。由汞和雄黄﹑火硝等炼制而成。有黄﹑红两种,称黄升(黄升丹)﹑红升(红升丹)。为外用要药,主治痈疽﹑疔疮等症,能搜脓﹑拔毒﹑去腐﹑生肌。 
- 煎药[jiān yào]1.熬药。 2.汤药。 
- 散药[sàn yào]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喜欢服用一种烈性药,服后须走动以散发药性,谓之“散药”。 
- 方药[fāng yào]中医药方中用的药。也指方剂。 中医药方中开的药。也指方剂 
- 坐药[zuò yào]中医指栓剂。塞入肛门﹑尿道或阴道内的外用药,原为固体,在体温下融化或软化。 中医指栓剂,以含有药物的可可脂或甘油胶制成的圆锥形、圆柱形或卵圆形的固体药剂,放入管状体腔(如直肠、阴道或尿道)后,在体温下溶化释出所含的药物 
- 新药[xīn yào]1.指新创制的药物。 2.指西药。 
- 弹药[dàn yào]各种枪弹、炮弹、火箭弹、手榴弹、地雷、水雷、鱼雷、导弹和炸弹、炸药等爆炸性物体的统称。可用以毁伤目标或实施照明、抛送宣传品等特种任务。 枪弹、炮弹、炸弹、炸药、火箭弹、枪榴弹、手榴弹、信号弹等的统称 
- 农药[nóng yào]农业上用来杀虫﹑杀菌﹑除草﹑毒杀害鸟害兽以及促进作物生长的药物的统称。 为保障促进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除草等药物的统称 
- 蛇药[shé yào]治蛇咬伤的药。 
- 上药[shàng yào]1.指仙药。 2.疗效极高的上等药物。 
- 补药[bǔ yào]滋补身体的药物。 滋补身体的药物 
- 糊药[hú yào]粘结物品的糊料中的防腐物。 
- 仙药[xiān yào]神仙所制的不死之药。 
- 中药[zhōng yào]1.平和的药物。 2.中医所用的药物,其中以植物为最多。 中医所用的药物 
- 医药[yī yào]1.医术与药物。 2.医治,治疗。 用于治疗疾病的物质或制剂 
- 良药[liáng yào]好的药,多用于比喻:对症良药ㄧ良药苦口利于病。 
- 懵药[měng yào]即蒙汗药。 
- 丹药[dān yào]1.道教称用丹砂炼制的药物。 2.泛指丹丸药剂。 3.牡丹与芍药之属。 
- 大药[dà yào]道家的金丹。 
- 热药[rè yào]中医指具有热性或温性的药。如附子、肉桂、干姜等。 
- 西药[xī yào]西医所用的药物。与中药相对而言。 即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 
- 末药[mò yào]没药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没药》。 没药树的树脂凝结成块状或颗粒状,可入药,有通经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亦称“没药” 
- 成药[chéng yào]药店或药房里已经配制好了的各种剂型的药品。 
- 解药[jiě yào]方剂名。误服药物后以此消解。 
- 捣药[dǎo yào]1.舂捣药材。 2.古代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 3.鸟名。宋陆游有《捣药鸟》诗﹐序云:“雾中有此鸟﹐鸣声清絶﹐正如杵药。” 
- 金药[jīn yào]指金丹。 
- 兔药[tù yào]仙药。 
- 花药[huā yào]①雄蕊的上部,长在花丝的顶端,呈囊状,里面有花粉。②治花卉病虫害的药。 
- 御药[yù yào]1.皇帝用的药。 2.官名。掌禁中医药并兼管礼文。 
- 和药[huò yào]调制药物;调和药物。 
- 汗药[hàn yào]蒙汗药。吃了可以使人失去知觉的一种麻醉药。 
- 汤药[tāng yào]1.用水煎服的中药。 2.用滋补药材煮成的饮料。 用水煎服的中药 
- 平药[píng yào]平和的药剂。 
- 恶药[è yào]不对症的药,有碍病情的药。 
- 司药[sī yào]医院中专门负责付给患者药品的医务人员。 医院中专门负责付给患者药品的医务人员 
- 逗药[dòu yào]投放药物。 
- 下药[xià yào]下品药物。与上药﹑中药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