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防已饮

防已饮

圣济总录》卷一五三:防已饮

药方名称防已饮

处方防己1两,葶苈(隔纸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玄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泽漆(炒)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猪苓(去黑皮)1两半,白术(锉)1两半,大豆(炒)1两半,桑根白皮(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因经水断绝,水病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梅氏验方新编》七集:防已饮

药方名称防已饮

处方防己木通槟榔、生地、炒芩川芎、焦白术、制苍术甘草梢、黄柏(盐水炒)、牛膝木瓜、苡仁。

功能主治脚气肿痛,寒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梅氏验方新编》七集

猜你喜欢

  • 补肺膏

    药方名称补肺膏处方鳖甲全个(先熬去滓),党参2两,元参2两,黄耆2两,紫菀2两,天冬2两,麦冬2两,熟地2两,生地2两,地骨皮2两,山药2两,贝母2两,知母2两,百合2两,柏子仁1两,黄柏1两,白芍1

  • 溃疡丸I号

    《新急腹症学》引天津南开医院方:溃疡丸I号药方名称溃疡丸I号拼音kuiyangwan1hao处方乌贼骨18克甘草12克干姜15克吴茱萸15克砂仁15克乌药9克 元胡9克肉桂3克制法上药炼蜜为丸,每丸重

  • 黄耆补气汤

    《证治宝鉴》卷十一:黄耆补气汤药方名称黄耆补气汤处方当归、黄耆、白术、甘草、菊花、防风、麻黄。功能主治汗多亡阳而眩者。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一《傅青主女科》卷下:黄耆补气汤

  • 苓白术散

    药方名称苓白术散处方人参4钱,白术(炒)1两,木香4钱,莲肉(去皮心)1两,砂仁5钱(去壳),白茯苓1两,甘草6钱,陈皮6钱,山药1两,黄耆1两(蜜炙)。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泄泻。用法用量若缺人

  • 辟谷丹

    药方名称辟谷丹处方大黑豆5斗(淘尽,蒸2遍,去皮),火麻子3斗(水浸1宿,蒸3遍,令开口)。制法各捣为末,后共捣团如拳,入甑蒸,戌时蒸至子时止,寅时出甑,午时晒干,为末。功能主治强健面貌。主用法用量干

  • 救涸汤

    药方名称救涸汤处方麦冬2两,熟地2两,地骨皮1两,丹皮1两,白芥子3钱。功能主治嗽血。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麦冬与熟地同用,乃肺肾两治之法也;加入地骨皮、丹皮者,实有微义,盖嗽血必损其阴,阴虚则火旺

  • 调中人参丸

    药方名称调中人参丸处方人参1分,青木香1分,桂皮(去粗皮)1分,羌活(去芦头)1分,大麻仁1分,酸枣仁(去皮)1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咽喉中痒,咳嗽,状如伤寒。用法用量每服2

  • 附子大建中汤

    药方名称附子大建中汤处方附子1两(炮,去皮脐),黄耆(蜜炙)2两,白术(炒)2两,甘草(炙)2两,当归(去芦)2两,熟干地黄(洗)2两,木香(不见火)2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2两,白芍药2两。制法

  • 僧伽应梦人参散

    药方名称僧伽应梦人参散处方甘草(炙)六两,人参、桔梗(微炒)、青皮(去瓤)、白芷、干葛、白术,各三两。干姜(炮)五钱半。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伤寒体热头痛,及风壅痰嗽咯血等疾。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

  • 麻黄发表汤

    《幼科金针》卷上:麻黄发表汤药方名称麻黄发表汤处方麻黄、柴胡、干葛、防风、羌活、苏叶、淡豆豉、甘草。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壮热头疼,恶寒无汗,鼻干气粗,眼眶肢节皆痛。用法用量上加葱白7枚,水煎服。摘录《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