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防己黄耆汤

防己黄耆汤

金匮要略》卷上:防己黄耆汤

药方名称防己黄耆汤

别名防己汤(《类证活人书》卷十七)、黄耆防己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处方防己30克甘草15克(炒)白术22.5克黄耆37.5克(去芦)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风水或风湿,汗出恶风,身重浮肿,关节烦疼,自汗出,腰以下重,小便不利,脉浮。现用于慢性肾炎水肿、心脏病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水肿、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属气虚湿重者。

用法用量每服5克,加生姜4片、大枣1枚,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皮肉中有虫行感,腰以下冷,可坐于被上,再以被绕腰,温覆微汗。

喘者,加麻黄15克;胃中不和者,加芍药22.5克;气上冲者,加桂枝22.5克;下有胨寒者,加细辛22.5克;腹痛者,加芍药。

备注方中重用黄耆补气固表为君;防己祛风行水为臣;白术健脾胜湿,助黄耆以益气固表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姜、枣调和营卫为使。诸药配伍,表虚得固,风邪得除,脾气健运,小便通利,则身重、浮肿诸证自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防己黄耆汤

药方名称防己黄耆汤

别名防己汤、汉防己汤、防己汤、逐湿汤、白术煎、黄耆防己

处方防己1两,甘草半两(炒),白术7钱半,黄耆1两1分(去芦)。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固表散风水。主肌表气虚,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渐恶风,不欲去衣;及风水客搏,腿脚浮肿,上轻下重,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防己汤(《外台》卷二十引《深师方》)、汉防己汤(《活人书》卷十七)、防己汤(《圣济总录》卷七十九)、逐湿汤(《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风科集验方》)、白术煎(《仙拈集》卷一)、黄耆防己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加芍药3分;气上冲者,加桂枝3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3分。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以黄耆实卫,甘草佐之;防己去湿,白米佐之。然则风湿二邪,独无散风之药何耶?盖汗多知其风已不留,以表虚而风出入乎其间,因之恶风尔。惟实其卫,正气壮,则风自退,此不治而治者也。

2.《医方集解》;此足太阳、太阴药也。防己大辛苦寒,通行十二经,开窍泻湿,为治风肿、水肿之主药;黄耆生用达表,治风注肤痛,温分肉,实腠理;白术健脾燥湿,与黄耆并能止汗为臣;防己性险而捷,故用甘草甘平以缓之,又能补土制水为佐;姜、枣辛甘发散,调和荣卫为使也。

3.《成方便读》:防风防己二物,皆走表行散之药,但一主风而一生湿,用各不同,故方中不用防风之散风,而以防己之行湿。然病因表虚而来,若不振其卫阳,则虽用防己亦不能使邪迳去而病愈。故用黄耆助卫气于外,白术甘草补土德于中,佐以姜、枣通行营卫,使防己大彰厥效。服后如虫行皮中,上部之湿欲解也。或从腰以下如冰,用被绕之,令微汗出愈,下部之湿仍从下解。虽下部而邪仍在表,仍当以汗而解耳。

4.《中国医学大辞典》:何以不用桂枝麻黄以发表祛风,而用防己黄耆以补虚行水乎?盖以汗出为腠理之虚,身重为止虚湿胜,故用黄耆以走表塞空,枣、草、白术以补土胜湿,生姜辛以去风,温以行水,重用防己之走而不守者,领诸药环转于周身,使上行下出,外通内达,迅扫而无余矣。

临床应用1.功能性水肿:赵某,女,46岁。半年前出现水肿,经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心脏听诊及尿常规检查亦属正常,诊为功能性水肿。曾服西药利尿剂,水肿消,但不能巩固,且出现乏力。诊见下肢浮肿,按之没指,晨轻暮重,乏力肢麻,白带多,大便溏薄,舌苔白薄而腻,脉濡。用防己黄耆汤加味:生黄耆防己各15g,生炒白术各10g,生姜3片,大枣5枚,赤小豆玉米须各30g。煎服7剂后肿消,半个月后浮肿又起,仍投上药,再服7剂,病即痊愈。随防半年,未复发。

2.更年期综合征:王某,女,47岁。常自汗出,手足发麻,小便量少,下肢浮肿,舌质淡胖,月经错乱,舌苔薄白,脉濡。曾在内分泌科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指征,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用生黄耆15g,白术防己各12g,生姜3片,大枣3枚。煎服14剂,水肿消退。

3.狐臭:以防己黄耆汤治疗狐臭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14岁,病程1~25年不等。处方:防己黄耆各30g,炒白术15g,甘草6g,生姜9g,大枣20g。若水湿甚者,加茅术、车前子(草);脾虚明显者,加茯苓皮、泽泻;肥胖者,加茵陈、焦山楂各20g。结果12例全部治愈,平均疗程3.5月。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麻根散

    《普济方》卷三五五:麻根散药方名称麻根散处方苎麻根(或麻笋)。功能主治产妇诸证。用法用量如产后恶血不散,冲心刺痛,以上药打烂,贴腹上,腹巾包之。如无麻根,以麻笋同苎麻作枕头睡,苎麻根包在腹上,立愈。如

  • 除风散

    《圣济总录》卷十八:除风散药方名称除风散处方防风(去叉)蝎梢(炒)各30克白花蛇头2枚(酒浸,炙)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主紫癜风。用法用量每服1~2克,温酒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眼科临

  • 大疟丹

    药方名称大疟丹处方胡椒、荜茇、生半夏、丁香、细辛各等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塞鼻;或掺药于膏药中,贴大椎穴。摘录《青囊秘传》

  • 升阳抑火汤

    药方名称升阳抑火汤处方升麻柴胡葛根苍术羌活防风白芷黄连(酒炒)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当归川芎芍药功能主治治眼病服寒凉药太多,致久久不愈者。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稍热服。摘录《

  • 艾叶散

    《杨氏家藏方》卷十三:艾叶散药方名称艾叶散处方鹤虱、艾叶、榼藤子、白胶香各等分。制法上锉散。功能主治漏疮。用法用量用瓦饼子内烧烟,熏患处。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圣惠》卷九十三:艾叶散药方名称艾叶散

  • 回毒膏

    药方名称回毒膏处方麻油4两,番木鳖1两(去毛),壮人头发3两,飞丹2两。制法番木鳖入麻油中煎枯,捞出木鳖,入壮人头发熬化,候滴水成珠,加飞丹收成膏。功能主治痘后疮毒。用法用量贴之。摘录《同寿录》卷末

  • 带下丸

    药方名称带下丸处方马毛2两(伏火1宿,白马毛治白带,赤马毛治赤带),龟甲4两(醋炙),鳖甲2两(醋炙),牡蛎2两(火炙)。制法上为末,醋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赤白带下。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酒

  • 除热饮

    《银海精微》卷上:除热饮药方名称除热饮处方大黄1两,知母1两,防风1两,黄芩1两,黑参1两半,茺蔚子1两半,菊花1两半,木贼1两半。功能主治小儿疳伤眼目,疼痛羞明不开,乌睛上青翳如黑珠子,或白膜遮睛。

  • 上清丸

    《古今医鉴》卷九:上清丸药方名称上清丸处方薄荷叶90克硼砂15克天花粉30克夭竺黄15克 风化消百药煎防风孩儿茶各30克桔梗21克甘草3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口舌痛生疮。用法

  • 女真丹

    药方名称女真丹别名二至丸(《医便》卷一)。处方冬青子(即女真实,酒浸一昼夜,去皮,晒干为末)旱莲草(捣汁熬浓)制法将旱莲草浓汁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肾养肝。治肝肾阴虚,头昏眼花,腰膝酸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