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进退黄连汤

进退黄连汤

药方名称进退黄连汤

处方黄连(姜汁炒)1钱5分,干姜(炮)1钱5分,人参(人乳拌蒸)1钱5分,桂枝1钱,半夏(姜制)1钱5分,大枣2枚。

功能主治握运中枢透达。主关格。

用法用量进法用本方7味,俱不制,水2茶盏,煎1半,温服;退法不用桂枝黄连减半,或加肉桂5分,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但空朝服崔氏八味丸3钱,半饥服煎剂耳。

各家论述1.《古方选注》:黄连汤,仲景治胃有邪,胸有热,腹有寒。喻嘉言旁通其旨,加进退之法,以治关格,独超千古,藉其冲和王道之方,从中调治,使胃气自为敷布以渐通于上下。如格则吐逆,则进桂枝和卫通阳,俾阴气由中渐透于上,药以生用而升;如关则不得小便,则退桂枝、减黄连,俾阳气由中渐透于下,药以熟用而降;如关而且格者,阴阳由中而渐透于上下,卫气先通则加意通卫,营气先通则加意通营,不以才通而变法,斯得治关格之旨矣。

2.《成方便读》:喻氏治关格证,上则呕吐不纳,下则二便不通,用此方或进或退,犹握枢而运,使之透达于上下。盖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如《伤寒论》之胸中有热、胃中有寒之意。故其治格之盛着,当进而从阳,本方俱不用制,水煎温服。如关之盛者,即退而从阴,方中黄连减半,或加肉桂五分,其意以人参大枣,坐镇中枢,半夏能和胃而通阴阳,于是饮入胃中,听胃气之敷布,或协黄连以除其上热,或偕姜、桂以温其下寒。然此法止可治有邪之关格,若由噎膈反胃,阴枯液涸而成关格者,又非此方可治也。

摘录《法律》卷五

猜你喜欢

  • 炒黄面

    药方名称炒黄面处方白面1斤(炒令焦黄)。功能主治泄痢肠胃不固。用法用量每服1匙头,空心温水调下。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 辟暑丹

    药方名称辟暑丹处方雄黄、白石脂、曲滩中石、磁石、丹砂各等分。制法各研细末,水飞过,候干,同研令匀,以炼成白松脂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避暑。主用法用量《遵生八笺》有人乳,无曲滩中石。摘录《圣惠》卷九

  • 蛀牙散

    药方名称蛀牙散处方白矾(枯)滴乳香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熔蜡,和成膏子,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蛀牙疼痛。用法用量每用1丸,塞于蛀牙孔中,疼即止。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 茯苓菊花浸酒

    药方名称茯苓菊花浸酒别名茯苓浸酒处方白茯苓5两,甘菊花2两,山茱萸2两,菟丝子3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栝楼根2两,防风2两(去芦头),熟干地黄2两,天雄2两

  • 归表汤

    药方名称归表汤处方羌活2钱半,青皮半两(炒),黑牵牛(头末)1两。制法上用末。功能主治水气,四肢虚肿。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樟柳根、绿豆、桑自皮煎汤调下。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二九引《经验良方》

  • 二术丸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二术丸药方名称二术丸别名枣肉丸处方白术8两(土炒),苍术4两(泔浸),生姜4两(切片),大枣100个(去皮核,同生姜屑煮)。制法枣肉为丸。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弱,始则行经血少而色

  • 杏仁煎

    《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杏仁煎药方名称杏仁煎别名杏仁桑皮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处方杏仁30克(去皮、尖、双仁,熬)通草12克紫菀五味子各6克 贝母12克 桑白皮15克 蜜30毫升 砂

  • 蜜煎

    药方名称蜜煎处方食蜜140毫升制法上一味,置铜器内微火煎,边煎边搅,不使焦糊;至可制丸时,乘热以手捻作栓子状,先端尖锐,如手指粗细,长3厘米左右。功能主治润肠导便。治阳明病发汗后,津液内竭,大便燥结。

  • 蒲黄汤

    药方名称蒲黄汤别名蒲黄散(《证治准绳·类方》卷六)。处方赤茯苓木通车前子 桑白皮(炒)荆芥灯心赤芍药甘草(微炒)蒲黄(生)滑石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清心肾,利小便。治心肾有热,小便不通。用法用量

  • 家秘煎

    药方名称家秘煎处方防风、菊花、独活、荆芥穗、甘枸杞、羌活、山栀子各等分。功能主治初期麻疯。用法用量水煎服。面部,加白蒺藜、当归、天花粉、天麻、鼠粘子、薄荷、苍耳、蔓荆子、谷精草;下部,加杜仲、金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