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荜澄茄丸

荜澄茄丸

圣济总录》卷五十五: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1两,白豆蔻(去皮)1两,肉豆蔻(去壳)1两,木香1两,草豆蔻(去皮,炒)1两,丁香1两,白术1两,缩砂仁1两,红豆蔻1两,桂(去粗皮)1两,益智(去皮)1两,诃黎勒(煨,去核)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茴香子(舶上者,炒)1两,槟榔(锉)1两,胡椒1两,干姜(炮)1两,阿魏(面裹煨,去面)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甘草(炙)4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胃心痛。腹胀满,口吐酸水,饮食无味,及一切气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温酒或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炒)1两,藿香叶1两,茴香子(炒)1两,人参1两,槟榔(锉)1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甘草(炙,锉)1两,蓬莪荗(煨)1两。

制法上为末,入麝香1钱匕,研细,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气滞不匀,胁痛烦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心、食前橘皮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圣惠》卷七: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桂心1两,茴香子3分,诃黎勒1两(煨,用皮),沉香半两,干蝎半两(微炒),槟榔1两,蓬莪荗3分,白术半两,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半两(锉,微妙),高良姜3分(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气攻心腹疼痛,胁肋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热生姜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宣明论》卷十二: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半两,良姜2两,神曲(炒)1两,青皮(去白)1两,官桂(去皮)1两,阿魏半两(醋面裹,煨熟)。

制法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焦痞塞,气逆上攻,心腹(疒丂)痛,吐逆不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宣明论》卷十二

普济方》卷五十六引《御药院方》: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别名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半两,薄荷叶3钱,荆芥穗1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糖霜蜜和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鼻塞不通。

用法用量澄茄丸(《医学入门》卷七)。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六引《御药院方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1两,补骨脂(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羌活(去芦头)1两,芎藭1两,远志(去心)1两,萆薢1两,肉苁蓉(去皴皮,酒浸1宿,切,焙)1两,山芋1两,石斛(去根)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虚生寒,冷气上攻眼目,肢体疼痛攻注。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1两,干姜(炮)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3分,阿魏半两,肉豆蔻(去皮)3枚,缩砂(去皮)半两,草豆蔻(去皮)3枚,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荜茇1分,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心胸痞闷,泄痢频并。

用法用量每日空心服10-20丸,酒送下。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济生》卷一: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打神曲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胸膈不快,不进饮食,翻胃吐黑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后淡姜汤送下。

摘录《济生》卷一

《魏氏家藏方》卷五: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五味子(去枝)3分,木香(不见火)3分,官桂(去粗皮,不见火)3分,丁香(不见火)3分,阿魏(别研)3分,全蝎(炒)3分,茴香(淘去沙,炒)3分,青皮(去瓤)3分,良姜3分(炒),草果子(取肉炒)1两,胡芦巴(炒)1两,白术1两(炒),荜澄茄2两半,神曲2两(炒),甘草1分(炙),沉香半两(不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气虚滞,饮食难化,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生姜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御药院方》卷四: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三棱(锉碎)2两,陈皮(去白)1两半,蓬莪荗(锉碎)3两,枳实(生)1两,槟榔1两,黑牵牛(微炒)5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中顺气,消积滞,化痰饮。主水谷不化,心腹满闷,大便闭涩。

用法用量本方名荜澄茄丸,但方中无荜澄茄,疑脱。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杨氏家藏方》卷六: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1两,藿香叶(去土)1两,人参(去芦头)1两,蓬莪荗(煨香,切)1两,甘草(炙)1两,丁香1两,茴香2两(微炒),木香1两半,肉豆蔻(面裹,煨熟)1分,麝香1钱(别研),安息香1两(酒煮,研开,滤去沙石)。

制法上药除安息香外,并为细末,次入炼熟蜜半斤和丸,每1两作15丸。

功能主治脾虚胃弱,气滞不匀,心腹疼痛,宿冷不消,腹胁虚胀,不思饮食,面色痿黄,脏腑滑泄,气不升降。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前细嚼,橘皮汤或木香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博济》卷二: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沉香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舶上茴香半两,乌药1两,白芷1两1分,胡芦巴3分,荜澄茄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元阳虚,冷气上冲,心胸满闷,肠胁雷鸣,或多攻刺,呕逆膨胀。

用法用量每服1丸,姜盐汤嚼下。

摘录《博济》卷二

《圣惠》卷九十八: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1两,白豆蔻(去壳)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沉香1两,缩砂(去壳)1两,当归(锉,微炒)1两,诃黎勒皮1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妙)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白术1两,木香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1两,桂心1两,槟榔1两,芎藭1两,人参(去芦头)1两,枳实(麸炒微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肾脏久积虚冷气攻心腹,宿食不消,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七:荜澄茄丸

药方名称荜澄茄丸

处方荜澄茄1两,安息香1两,木香1两,肉桂1两半(去皴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锉,微炒),补骨脂1两,茴香子1两,沉香半两,槟榔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微炒),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桃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虚冷气攻腹胁胀满,腰脚冷疼,面色多黑,体重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

猜你喜欢

  • 败乳自退方

    药方名称败乳自退方处方瓜蒌1个(半生,半炒),大粉草1寸(半生,半炙),生姜1片(半生,半煨)。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乳初结胀不消。用法用量用酒1碗,煮取1盏服。其痛一会不可忍,即搜去败乳,临卧再1服,顺

  • 百点膏

    药方名称百点膏处方蕤仁(去皮、尖)0.9克当归身甘草各1.8克防风2.4克黄连(拣治)6克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蕤仁别研如泥,同熬,至滴在水中不散为度,人蜜少许,再熬片刻即可。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去翳除障

  • 休疟饮

    药方名称休疟饮处方人参白术(炒)当归各9~12克何首乌(制)15克 炙甘草2.4克功能主治治疟疾汗散过多,元气不复;或衰老体弱,疟不能止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空腹时服。滓再煎

  • 降药条

    药方名称降药条别名七仙条处方白降条1两2钱,升药1两8钱,石膏6钱。制法上为细末,糯米饭同药捣烂,作条。功能主治蚀恶肉。主用法用量拔管用。摘录《青囊秘传》

  • 虎胫丸

    药方名称虎胫丸处方虎胫骨、熟地、山茱萸、牛膝、山药、当归、木瓜、川芎、鹿茸、薏苡仁、五加皮、肉桂。制法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儿行迟。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1丸,每日3次。内热者,去桂。摘录《医部全

  • 红豆丸

    《卫生宝鉴》卷十三:红豆丸药方名称红豆丸处方胡椒缩砂 拣丁香红豆各21粒制法上药为末,姜汁为丸,如皂角子大。功能主治治呕逆膈气,反胃吐食。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去核枣1个填药,面裹煨熟,细嚼,空腹时用白

  • 柴胡陷胸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柴胡陷胸汤药方名称柴胡陷胸汤处方柴胡3克 姜半夏9克 小川连2.4克 苦桔梗3克黄芩4.5克栝楼仁15克(杵)小枳实4.5克生姜汁4滴(冲服)功能主治和解兼开降。主少阳证具,胸膈痞

  • 补虚定志丸

    药方名称补虚定志丸处方茯神1两,远志半两(去心),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人参3分(去芦头),熟干地黄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耆3分(锉),桂心半两,牛膝半两(去苗),泽泻半两。制法上为散,

  • 白砂丹

    《摄生众妙方》卷二:白砂丹药方名称白砂丹处方熟地黄2两,白茯苓2两,大川乌1两,干山药2两,苍术2两(米泔浸),大茴香2两(与大川乌头炒),粉草2两(即大甘草),川椒4两(去目)。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

  • 地鳖紫金丹

    《伤科方书》:地鳖紫金丹药方名称地鳖紫金丹处方青皮3钱,黄芩3钱,赤苓3钱,乌药3钱,红花3钱,赤芍3钱,血竭8钱,朱砂2钱,然铜8钱,土狗5钱,土鳖3钱,猴骨3钱,虎骨8钱,牛膝3钱,灵仙3钱,灵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