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紫苏饮

紫苏饮

外台秘要》卷九引《延年方》:紫苏饮

药方名称紫苏饮

处方紫苏贝母各6克紫菀3克麦门冬3克(去心)大枣5枚(擘)葶苈子3克(熬令黄,别捣)甘草3克(炙)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治咳嗽短气,唾涕稠厚,烦发无时者。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为四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猪、鱼、肉、蒜、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秘要》卷九引《延年方》

普济本事方》卷十:紫苏饮

药方名称紫苏饮

别名紫苏和气饮(《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大腹皮人参(去芦)川芎(洗)陈橘皮(去白)白芍药各15克当归(洗,去芦,薄切)9克紫苏茎叶30克甘草3克(炙)

制法上药各细锉。

功能主治治妊娠胎气上逼,胸膈胀满疼痛,谓之子悬;兼治临产惊恐气结,连日不产者。

用法用量分作三服,每服用水220毫升,加生姜4片,葱白22厘米,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十

猜你喜欢

  • 大麻子赤小豆汤

    药方名称大麻子赤小豆汤处方大麻子(熬)5升,赤小豆5升,生商陆2升(薄切之),升麻4两,附子(炮)3两,射干3两。功能主治疮痈毒气深重,毒肿无定处,或涩恶寒,或心腹刺痛、烦闷者。用法用量以水4斗,煮诸

  • 草果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草果饮药方名称草果饮处方紫苏叶、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为末。功能主治治脾寒疟疾。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至七

  • 托里定痛散

    药方名称托里定痛散别名托里定痛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二)。处方当归身 熟地黄乳香没药川芎白芍肉桂各3克罂粟壳(去筋膜,蜜炒)9克功能主治治痈疽溃后,血虚疼痛不可忍。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

  • 活血散瘀汤

    《外科正宗》卷三:活血散瘀汤药方名称活血散瘀汤处方川芎当归尾赤芍苏木牡丹皮枳壳瓜蒌仁(去壳)桃仁(去皮、尖)各3克槟榔2克大黄(酒炒)6克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治产后恶霹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男子跌打损

  • 六神全蝎丸

    药方名称六神全蝎丸处方全蝎90克(焙干,去足、钩)白术(炒)90克半夏30克白芍120克茯苓120克 炙甘草15克制法共为细末,核桃肉捣为丸,绿豆大。功能主治治多年瘰病,百治不愈。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

  • 补益巴戟天丸

    药方名称补益巴戟天丸处方巴戟天(去心,酒浸,焙)2两,肉苁蓉(去皴皮,酒浸,切,焙)2两,白龙骨2两,五味子2两,鹿茸(去毛,酥炙)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天雄(炮裂,去皮脐)2两,续断2两,山芋

  • 辟尘膏

    药方名称辟尘膏处方油烟细墨。制法以新汲井水浓磨,入元明粉半钱和匀为膏。功能主治小儿尘埃入目,揩成肿热作痛,啼哭不已。用法用量用笔多点目内。3-5次即效。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 救呆至神汤

    药方名称救呆至神汤别名收呆至神汤(《串雅内编》卷一)。处方人参柴胡当归白芍半夏甘草生枣仁天南星附子菖蒲六曲茯苓郁金功能主治治呆病,因郁抑不舒,愤怒羞恚所致者。用法用量用量均须大于常人,水煎灌服。少顷人

  • 三柴胡饮

    药方名称三柴胡饮处方柴胡6~9克 芍药4.5克 炙甘草3克陈皮3克生姜3~5片当归6克(溏泄者,易以熟地)功能主治治亲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而偶感风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补而散者;或病后、产后感冒,宜

  • 参甘归芍麦冬瓜蒌汤

    药方名称参甘归芍麦冬瓜蒌汤处方人参3钱,甘草2钱,当归3钱,芍药3钱,麦冬3钱,瓜蒌根3钱。功能主治寒疫,厥阴发热消渴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热服。摘录《四圣悬枢》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