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甘草大豆汤

甘草大豆汤

外科精义》卷下引《太平圣惠方》:甘草大豆汤

药方名称甘草大豆汤

别名大豆甘草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九)。

处方甘草90克 赤皮葱3茎 大豆30克

功能主治治外阴蚀,下疳,湮疮肿痛。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600毫升,煮豆熟为度,用槐条1把同煮,取清汁趁热淋浴,冷即再温。浸二三时为度。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引《太平圣惠方

外科精义》卷下引《圣惠》:甘草大豆汤

药方名称甘草大豆汤

别名大豆甘草

处方甘草3两,赤皮葱3茎,大豆1合。

功能主治外阴蚀,下疳,痷疮肿痛。

用法用量大豆甘草汤(《金鉴》六十九)。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引《圣惠》

猜你喜欢

  • 淮南八公石斛万病散

    《千金》卷七:淮南八公石斛万病散药方名称淮南八公石斛万病散处方防风1两,茯苓1两,菊花1两,细辛1两,蜀椒1两,干姜1两,云母1两,苁蓉1两,人参1两,干地黄1两,附子1两,石斛1两,杜仲1两,远志1

  • 参耆内托十宣散

    药方名称参耆内托十宣散处方人参1钱5分,黄耆2钱,陈皮8分,甘草3分,升麻1钱,茯苓1钱,白术,泽泻2钱,当归2钱,川芎、生地、白芍、黄芩、乌药、前胡、黄柏、知母、天花粉。功能主治流注发背。用法用量方

  • 定悸汤

    药方名称定悸汤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茯神5钱,生枣仁5钱,半夏3钱,炒栀子3钱,甘草1钱,菖蒲5分,丹砂末5分。功能主治春月伤风,忽然发厥,心下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五

  • 内消丸

    药方名称内消丸处方莪术(炮)三棱(炮)各9克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30克 牵牛(头末)250克薄荷叶 皂角(不蛀者,水煮软揉取汁,去滓,熬成膏)沉香各15克制法上药除皂角、牵牛末外,均研为末,再入

  • 车前草

    药方名称车前草处方车前草15~30克(鲜品30~60克)。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次加白酒5毫升同服,每日1剂。功能主治病情重者可酌加药量。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4例,均在2~5天治

  • 荡疝丹

    药方名称荡疝丹别名荡疝丸处方黑牵牛(取头末)1两,破故纸(炒)1两,小茴香(炒)1两,川楝子(去核,炒)1两,青皮3钱,陈皮3钱,莪术4钱,木香4钱。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小肠疝气

  • 山楂益母草汤

    药方名称山楂益母草汤处方山楂6~9克 益母草当归各6克川芎陈皮(去白)各3克香附(酒炒)1.8克干姜(炒黑)0.9克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后儿枕血痛。用法用量上药水煎,加酒、童便各100毫升和服。摘录《会约

  • 藿叶羹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藿叶羹药方名称藿叶羹处方藿叶500克(切)葱白1握(切)功能主治治气壅烦热或渴。用法用量上药以豉汁煮,调和作羹食之。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六《圣惠》卷九十六:藿叶羹药方名称藿

  • 金银花散

    《卫生宝鉴》卷十三:金银花散药方名称金银花散处方金银花120克甘草30克(炒)制法上药共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发背恶疮。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酒各1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之。摘录《卫生宝

  • 补肺钟乳丸

    药方名称补肺钟乳丸别名钟乳丹处方钟乳粉1两,天门冬3分(去心,焙),桂心1两,五味子1两,桑根白皮半两(锉),白石英1两(细研,水飞过),人参1两(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