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温白圆

温白圆

药方名称温白圆

处方川乌(炮.去皮.脐)二两半,柴胡(去芦)、桔梗吴茱萸(汤洗七次.焙干.炒)、菖蒲、紫菀(去苗.叶及土)、黄连(去须)、干姜(炮)、肉桂(去粗皮)、茯苓(去皮)、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人参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皂荚(去皮.子.炙)、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炒.研),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巴豆匀,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腹积聚,久症癖块,大如杯碗,黄疸宿食,朝起呕吐,支满上气,时时腹胀,心下坚结,上来抢心,傍攻两胁。十种水病,八种痞塞,翻胃吐逆,饮食噎塞,五种淋疾,九种心痛,积年食不消化,或疟疾连年不瘥。

及疗一切诸风,身体顽痹,不知痛痒,或半身不遂,或眉发堕落。

及疗七十二种风,三十六种遁尸疰忤,及癫。

或妇人诸疾,断续不生,带下淋沥,五邪失心,愁忧思虑,意思不乐,饮食无味,月水不调。

及腹中一切诸疾,有似怀孕,连年累月,羸瘦困弊,或歌或哭,如鬼所使,但服此药,无不除愈。

用法用量每服三圆,生姜汤下,食后或临卧服,渐加至五、七圆。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猜你喜欢

  • 催脓散

    药方名称催脓散处方番木鳖(切碎)5钱,草乌(去芦)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疹后脓毒已成,势不能散者。用法用量水调,用鹅毛蘸搽之,中留一头,豆许大,以待出脓。频搽之,不过半日即破,用此催脓速愈。摘录

  • 立竿见影方

    药方名称立竿见影方处方黄葵花3钱,牡丹花3分,真芜荑3分,寸香1分,桑牛半个,巴豆半粒(去油),蓖麻半粒(去油)。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弹子大,大黄为衣。功能主治活水瘦胎,软骨。主死胎不下,横生逆产

  • 清肝宁心汤

    药方名称清肝宁心汤处方钩藤15-30克,丹参30克,合欢皮12克,生珍珠母20克,夏枯草15克,酸枣仁15克,炙甘草3克。功能主治清肝解郁,养心安神。主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热忧心神。(神经衰弱)用法用

  • 耳膏

    药方名称耳膏处方乳香蓖麻子通草各15克附子7.5克磁石30克巴豆24克杏仁桃仁各22.5克 松脂 蜡蜜各30克 菖蒲22.5克制法上药合煎为膏。功能主治主耳聋,耳内外肿胀出脓。用法用量每用枣核大,绵裹

  • 归梢汤

    药方名称归梢汤处方归梢、赤芍、莪术、桃仁、红花。功能主治痿证有死血者。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三

  • 加味泽兰汤

    药方名称加味泽兰汤处方泽兰3钱,丹参3钱,当归2钱,酒芍2钱,甘草5分,五灵脂2钱,蒲黄2钱,通草2钱。功能主治活血逐瘀。主单纯血瘀之月经过少,经来色紫,少腹时痛,硬而有块,按之痛甚,苔薄黄,脉两尺沉

  • 北艾汤

    药方名称北艾汤处方北艾1把。功能主治痈疽,疮口冷滞,脓血少,肉色白,久不合。用法用量煎汤,密室中洗,仍以白胶烧烟熏之,续贴膏药。仍多服排脓内补散、加味不换金正气散。摘录《直指》卷二十二

  • 茶梅丸

    《证治准绳·类方》卷六:茶梅丸药方名称茶梅丸处方蜡茶(细末)白梅肉各适量制法捣和为丸。功能主治主赤白痢。用法用量每服20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乌梅汤下,泄泻不止,陈米饮下。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

  • 鸡肠粉

    药方名称鸡肠粉处方公鸡肠1副制法将公鸡肠剖开洗净,放在文火上焙干研成细末即可。功能主治温肾止遗。适用于小儿遗尿。用法用量用温开水送服,每次10克,1日2次,连服7~10天。摘录《民间方》

  • 柳仙散

    药方名称柳仙散处方薄荷1钱,儿茶8分,青黛5分,川连4分,冰片2分5厘。功能主治口舌碎痛。用法用量先取野蔷薇根煎汤漱口,后吹此药。摘录《囊秘喉书》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