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清喉利咽颗粒

清喉利咽颗粒

药方名称清喉利咽颗粒

处方黄芩、西青果桔梗竹茹胖大海橘红枳壳桑叶香附(醋制)、紫苏子、紫苏梗、沉香薄荷

性状为黄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微苦。

炮制上十三味,除薄荷脑外,沉香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滤过,备用;胖大海温浸,滤过,滤液备用;其余黄芩等十味加水煎煮,水煎液滤过。合并以上滤液,静置,吸取上清液,余液滤过,与上清液合并,浓缩成膏,取浓缩膏加入蔗糖粉适量,制成颗粒;或取浓缩膏,干燥,加入乳糖及蛋白糖适理,制成颗粒。干燥,过筛,加入薄荷脑、沉香挥发油,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宽胸润喉。用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咽喉发干,声音嘶哑;常用有保护声带作用。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3次。

规格每袋装(1)5g(乳糖型,相当于原药材3.6g)(2)10g(蔗糖型,相当于原药材3.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冬瓜子散

    《圣惠》卷三十三:冬瓜子散药方名称冬瓜子散处方冬瓜子1两,青葙子3分,牡荆子3分,地肤子3分,蔓青子3分,决明子3分,车前子3分,茺蔚子3分,白蒺藜(微炒,去刺)3分,松子仁3分,桂心3分,蘡薁根3分

  • 椿荚散

    药方名称椿荚散处方椿荚不以多少(将一半生用,余一半烧存性)。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肠风泻血。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 疏风止嗽汤

    药方名称疏风止嗽汤处方荆芥穗4.5克 苏薄荷3克 光杏仁6克 广皮红2.4克百部4.5克 清炙草1.8克紫菀6克白前4.5克功能主治治重伤风,头痛身热,恶风怕冷,鼻塞声重,咳嗽清涕,痰多白滑而稀,或自

  • 桂枝大黄汤

    《镐京直指》:桂枝大黄汤药方名称桂枝大黄汤处方生军、桂枝、槟榔、厚朴、白芍、炙甘草、老姜、大枣。功能主治太阴腹满,便闭足温,脉沉数有力。摘录《镐京直指》《伤寒六书》卷三:桂枝大黄汤药方名称桂枝大黄汤处

  • 甘露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露饮药方名称甘露饮处方枇杷叶(刷去毛)、干熟地黄(去土)、天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山茵陈(去梗)、生干地黄、麦门冬(去心.焙)、石斛(去芦)、甘草

  • 玉泉丸

    《仁斋直指》卷十七:玉泉丸药方名称玉泉丸处方麦门冬(去心,晒)人参茯苓黄耆(半生,半蜜炙)乌梅肉(焙)甘草各30克瓜蒌根干葛各45克制法上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治消渴

  • 妇女养营丸

    药方名称妇女养营丸处方熟地黄8两,二泉胶8两,香附(制)8两,全当归4两,黄耆4两,杜仲4两,于术5两,茯苓3两,白芍药3两,砂仁2两,川芎2两,陈皮2两,益母膏2两,艾绒(炒)2两,甘草(炙)1两。

  • 和解汤

    《诚书》卷十四:和解汤药方名称和解汤处方羌活1钱,防风1钱,人参1钱,川芎5分,干葛5分,升麻5分,甘草5分,芍药3分,荆芥3分。功能主治感寒壮热,烦躁,鼻塞多涕,惊悸。用法用量上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 胡黄连煎

    药方名称胡黄连煎别名点眼黄连煎处方胡黄连1分(末),黑豆1分(去皮),黄柏1分(末),龙脑1钱(细研),麝香1钱(细研),熊胆1分(细研),牛黄1分(细研),鹅梨汁1升。制法上先将前3味相和,于银器中

  • 黄耆芍药汤

    《兰室秘藏》卷中:黄耆芍药汤药方名称黄耆芍药汤处方葛根羌活各15克升麻30克 炙甘草60克白芍药黄耆各90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鼻衄血多,面黄,眼涩多眵,手麻木。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