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栝楼桂枝汤

栝楼桂枝汤

金匮要略》卷上:栝楼桂枝汤

药方名称栝楼桂枝汤

处方栝楼根6克桂枝9克 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生津舒筋。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而有力者。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取微汗。汗不出,服顷啜热粥发之。

备注本方即《伤寒论桂枝汤加蒌根而成,所治之证,为痉病中之柔痉。是外有表邪,经络受阻,经脉拘急不舒,复因表虚汗出,津液不得濡润而成。方中用桂枝汤外解风寒,加入栝楼根甘寒润燥而通津液,并且善通经络。配合成方,可收解表生津并重之效,表证解,津液通,经脉濡,而痉亦自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栝楼桂枝汤

药方名称栝楼桂枝汤

别名瓜蒌桂枝汤、桂枝瓜蒌

处方栝楼根2两,桂枝3两,芍药3两,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

功能主治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

用法用量瓜蒌桂枝汤(《普济方》卷一三二)、桂枝瓜蒌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法律》引作“栝楼桂枝汤”、《幼幼集成》引作“瓜蒌桂枝汤”。

各家论述①《法律》:即系湿热二邪交合,不当从风寒之表法起见,故不用葛根之发汗解肌,改用栝楼根味苦入阴,擅生津撤热之长者为君,合之桂枝汤,和荣卫,养筋脉,而治其痉,乃变表法为和法也。②《金匮要略论注》:其原由筋素失养而湿复挟风以燥之,故以桂枝汤为风伤卫主治,加栝楼根以清气分之热而大润其太阳经既耗之液,则经气流通,风邪自解,湿气自行,筋不燥而痉愈矣。

临床应用小儿抽搐症《陕西中医》(1985;7:304):以栝楼桂枝汤治疗小儿抽搐症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6岁,病程1月-2年,属于热性病后遗症25例,不明原因者35例。处方:栝楼根15g,桂枝8g,白芍12g,炙草、生姜各6g,大枣5枚;气虚加党参,脾虚加白术,血虚加当归,阴虚加石斛,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忌食生冷油腻。结果,40例15天内治愈。18例1个月内治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6%。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柴芩煎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柴芩煎药方名称柴芩煎处方柴胡6~9克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各6克枳壳4.5克功能主治解表清里。主伤寒表邪未解,外内俱热,泻利烦渴,喜冷气壮,脉滑数;疟痢并行,内热出血,兼表邪发黄者。用

  • 参术地黄汤

    药方名称参术地黄汤处方人参2钱,熟地黄2钱,白术(蜜炙)2钱,当归1钱,川芎1钱,黄耆1钱,麦冬(去心)1钱,茯苓1钱,炙甘草5分,五味子15粒,陈皮4分。功能主治产后乳少,无以乳儿,以致母子俱瘦,饮

  • 桃花丹

    药方名称桃花丹处方大黄90克(醋煮)代赭石90克(醋煅)桃仁90克(炒黑)制法为末,薄荷汁捣丸。功能主治治产后血瘀,胸腹胀满,噎食不下,脉洪涩大者。用法用量每次9克,用沸汤送下。备注产后血瘀肝霄,不能

  • 鹿蹄肉羹

    药方名称鹿蹄肉羹处方鹿蹄1具。功能主治中风,脚膝疼痛,不能践地。用法用量洗如法,煮令熟,擘细,于五味汁中煮作羹,空腹食之。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 荡滞散

    药方名称荡滞散处方斑蝥(炒,去翅足)半两,大黄(锉,炒)3分,水蛭(糯米内炒熟,去米)1分,虻虫(炒)1分。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妇人经脉不通。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狗胆酒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 加减寿星汤

    《古今医鉴》卷七:加减寿星汤药方名称加减寿星汤处方南星120克(胆制)半夏60克防风30克荆芥21克天麻30克皂荚30克香附30克青皮30克猪苓30克泽泻30克 赤茯苓30克 白茯神30克白术30克细

  • 苓桂丹参汤

    药方名称苓桂丹参汤处方丹皮3钱,甘草3钱,干姜3钱,茯苓3钱,桂枝3钱,丹参3钱。功能主治结瘀紫黑,经前腹痛。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 大黄附子丸

    药方名称大黄附子丸处方大黄(锉炒)2两,旋覆花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椒目2两,桂(去粗皮)2两,芜花(醋浸,炒焦)2两,狼毒2两,干姜(炮)2两,芍药2两,枳实(去瓤,

  • 四六利湿汤

    药方名称四六利湿汤处方党参12克,茯苓9克,生地9克,泽泻9克,牛膝9克,茵陈9克,白术9克,知母9克,菟丝子12克,白茅根12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益气滋阴,清热利湿。主肾阴亏损,兼有湿热。用法用量

  • 复生汤

    药方名称复生汤处方蒡子、牡蛎、皂刺、银花、栀子、花粉、水通、骨皮、乳香、没药、僵蚕、川连各等分。功能主治疔毒内攻,面肿欲死者。用法用量用磨刀锈水1钟,黄酒1钟,煎服,大便行1-2次即苏,出汗生,无汗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