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导饮丸

导饮丸

儒门事亲》卷十二: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青皮陈皮三棱(炮)广茂(炮)黄连枳壳(麸炒)各30克大黄黄柏各90克 香附子(炒)黑牵牛各12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气滞水停,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晕,冷食不消,宿酒不散,身热恶寒战栗,头项痛,腰脊强,状如伤寒;以及饥困伤暑,食饮不进,时时呕吐,口中常流痰水,腹胁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生姜汤下。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济阳纲目》卷十一: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苍术1两,白茯苓1两,独活7钱,黄连5钱,吴茱萸3钱。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服。

功能主治水饮。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一

普济方》卷一三九: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木香1两,茴香1两,槟榔1两,青皮1两,橘皮1两,黑牵牛2两,甘遂2两,大戟2两,干姜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心下痞鞭痛,噫气不转,腹与右胁满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丸或5丸,以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九

御药院方》卷五:导饮丸

药方名称导饮丸

处方三棱(炮)3两2钱,蓬莪术(炒)3两2钱,青皮(去白)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白术1两半,槟榔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木香1两,白茯苓(去皮)1两半,半夏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痰涎,进饮食。主风痰气涩,膈脘痞满,停饮不消,头目昏眩,手足麻痹,声重鼻塞,神困多睡,志意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以生姜汤送下。渐加至100丸。

注意猪肉、荞面。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猜你喜欢

  • 风湿两祛散

    药方名称风湿两祛散处方薏仁5钱,芡实5钱,白术5钱,山药5钱,茯苓5钱,肉桂1钱。功能主治痉证,脚缩筋促,不能起立,或痛或不痛,终年难以下床。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 鹿角菟丝丸

    药方名称鹿角菟丝丸处方鹿角霜2两,菟丝子5钱,牡蛎5钱,白术5钱,杜仲5钱,莲须3钱,银杏5钱,芡实3钱。制法上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肾温阳。主妇人白带清稀,久下不止,面色苍白,

  • 辟温粉肌散

    药方名称辟温粉肌散处方芎?1两,白术2两,藁本(去土)2两,米粉4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辟温。主用法用量粉肌。摘录《元和纪用经》

  • 辛夷散

    药方名称辛夷散处方辛夷仁细辛(洗去土、叶)藁本(去芦)升麻川芎木通(去节)防风(去芦)羌活(去芦)甘草(炙)白芷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肺虚,风寒湿邪外袭,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气息不通,或不闻香

  • 红英丹

    药方名称红英丹处方雄黄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硫黄1分(细研),天雄1分(生用,去皮脐),丁香1分,虎头骨1分(生用),黄丹1分,赤小豆1升,麝香1钱(细研)。制法上为末,拌匀,用粟米饭为丸,

  • 金花丸

    《银海精微》卷上:金花丸药方名称金花丸处方黄连黄柏各120克黄芩人参各90克桔梗105克半夏60克栀子仁60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胬肉攀睛。用法用量每服50丸,茶下。摘录《银

  • 儿茶散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儿茶散药方名称儿茶散处方儿茶适量,冰片少许。制法上一味,为末,加冰片少许,研细。功能主治主牙根肿痛,色微红,有白泡,舌尖粉碎者。用法用量吹患处。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

  • 咽醋丸

    药方名称咽醋丸处方茱萸(去枝梗)15克(煮,晒干)陈皮(去白)15克黄芩(炒)15克苍术23克黄连30克(细切,用陈墙壁泥同炒)制法上为细末,曲糊丸,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吐酸、吞酸。用法用量每服15~

  • 海马三肾丸

    药方名称海马三肾丸处方海狗肾1具 黑驴肾1具 花鹿肾1具 大海马1对 大蛤蚧1对(去头)大热地180克 胡桃肉120克 血鹿茸60克附子片60克 上人参60克 怀山药60克桑螵蛸60克 母丁香30克

  • 柴胡石膏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柴胡石膏散药方名称柴胡石膏散处方赤芍药、柴胡(去苗)、前胡(去苗)、石膏(煅)、干葛,各五十两。升麻二十五两,黄芩、桑白皮,各三十七两半。荆芥穗(去土)三十七两。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