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天竺黄丸

天竺黄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天竺黄丸

药方名称天竺黄丸

处方天竺黄(一两)朱砂(研.水飞过.一两) 子芩(一两)犀角屑(半两)石膏(二两.研.水飞过)甘草(炙.半两)甘菊花(三分)防风(三分)苦参(三分)

炮制上为末,入别研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热毒风,心神烦躁,头目昏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不拘时煎竹叶汤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太平圣惠方》卷十七:天竺黄丸

药方名称天竺黄丸

处方天竺黄22.5克牛黄7.5克(细研)朱砂22.5克(细研,水飞过)麝香7.5克(细研)黄连30克(去须)铁粉30克远志22.5克(去心)甘菊花15克 马牙消15克(细研)龙齿22.5克茯神15克 龙脑7.5克(细研)金银箔各50片(细研)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研匀,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热病,心气热盛,恍惚不定,发狂,妄有所见。

用法用量不计时候,以荆芥汤或薄荷汤嚼下1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七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天竺黄丸

药方名称天竺黄丸

处方天竺黄(细研)黄连(去须)川大黄(锉碎,微炒)牡蛎黄芩栀子远志(去心)各4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壮热惊悸,不得睡。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新汲水下,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

猜你喜欢

  • 导气槟榔散

    药方名称导气槟榔散处方槟榔(锉)1两,木香半两,木通(锉)半两,桑根白皮(炙,锉)半两,牵牛子2两(一半生,一半熟,同捣,取末1两),郁李仁(麸炒,去皮)1两(别研如膏),大黄半两(湿纸裹,煨)。制法

  • 茯苓白术汤

    《医方集解》:茯苓白术汤药方名称茯苓白术汤处方茯苓、白术各等分。功能主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摘录《医方集解》《易简方》:茯苓白术汤药方名称茯苓白术汤处方白术1两,附子1两,甘草半两,茯苓半两,官桂半两

  • 杏子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杏子汤药方名称杏子汤处方人参(去芦)、半夏(汤洗七次)、茯苓(去皮)、芍药(去粉)、官桂(去皮.不见火)、干姜(炮.洗)、细辛(去苗)、甘草(炙)、五味子(去苗),

  • 白避瘟散

    药方名称白避瘟散处方绿豆粉80两,石膏(生)80两,滑石8两,白芷8两。制法上为细末,每60两细末,兑入麝香6分,冰片6两,薄荷冰5两,甘油12两,和匀,收贮勿令泄气。功能主治清暑散风,通窍解毒。主夏

  • 除风益损汤

    《原机启微》卷下:除风益损汤药方名称除风益损汤处方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各3克藁本前胡防风各2.1克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活血通络。主目为物伤,及血虚头痛。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

  • 八宝消毒散

    药方名称八宝消毒散处方蟾酥8分,蝎尾4钱,雄黄4钱,僵蚕4钱,炙乳没4钱,银朱4钱,黄连2钱,冰片4分。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痈疽初起,肿痛微红,面赤者。用法用量掺膏药上贴。摘录《青囊秘传》

  • 卷栢散

    药方名称卷栢散处方卷栢、枳壳(麸炒)、羌活、五加皮、麻黄(去根节),各一两。犀角屑、天竺黄、赤箭、藁本、桑耳、防风、川芎、黄蓍,各半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黄.二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风,皮

  • 金旋散

    药方名称金旋散处方白附子(炮)、木香、肉豆蔻(去皮)、猪牙皂角(去皮,生)、桔梗、吴茱萸(麸炒)、肉桂(取心)、大黄(生)、川芎(净)、知母、白茯苓、当归、槟榔2个(一个生,一个熟)、巴豆(去皮,日日

  • 伏龙肝丸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伏龙肝丸药方名称伏龙肝丸处方伏龙肝15克 豆豉45克制法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治暴嗽。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下。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圣济总录》

  • 比圣丹

    药方名称比圣丹处方干全蝎(去毒)1两(微炒),羌活(去芦)半两,白附子半两,天南星(生)半两,黑附子1枚重半两(炮裂,去皮脐)。制法上为细末,入腻粉1钱,研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小儿心肺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