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

金匮要略》卷上:厚朴麻黄汤

药方名称厚朴麻黄汤

别名厚朴石膏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厚朴9克麻黄12克石膏9克杏仁10克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6克小麦30克五味子6克

功能主治治咳而脉浮者。

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1.2升,先煮小麦熟,去滓,纳诸药,煎取700毫升,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厚朴麻黄汤

药方名称厚朴麻黄汤

别名厚朴石膏

处方厚朴5两,麻黄4两,石膏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2两,细辛2两,小麦1升,五味子半升。

功能主治咳而脉浮。咳而大逆,上气胸满,喉中不利,如水鸡声,其脉浮者。

用法用量厚朴石膏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各家论述1.《医门法津》:若咳而其脉亦浮,则外邪居多,全以外散为主,用法即于小青龙汤中去桂枝、芍药、甘草,加厚朴石膏小麦,仍从肺病起见。以故桂枝之热,芍药之收,甘草之缓,概示不用,而加厚朴以下气,石膏以清热,小麦引入胃中,助其升发之气,一举而表解脉和,于以置力于本病,然后破竹之势可成耳。一经裁酌,直若使小青龙载肺病腾空而去。

2.《沈注金匮要略》:此以脉之浮沉而分肺之营卫受病也。咳而脉浮,风邪在卫,即肺胀之类,其病尚浅,当使邪从表出。故以厚朴杏仁下泄胸中气实,麻黄开腠驱邪、石膏以清风化之热,辛、半、干姜兼驱客寒而涤痰饮,五味收肺之热,小麦以调脾胃也。

3.《古方选注》:厚朴麻黄汤,大、小青龙之变方也。咳而上气作声,脉浮者,是属外邪鼓动下焦之水气上逆,与桂枝、芍药、甘草和营卫无涉。故加厚朴以降胃气上逆,小麦以降心气来乘,麻、杏、石膏仍从肺经泄热存阴,细辛半夏深入阴分,祛散水寒,干姜、五味摄太阳而监制其逆,一举而泄热下气,散邪固本之功皆备,则肺经清肃之令自行,何患咳逆上气作声有不宁谧者耶?

临床应用咳嗽:朱某,病患咳嗽,恶寒头疼,胸满气急,口燥烦渴、尿短色黄,脉浮而小弱。以《金匮》厚朴麻黄汤服药三剂,喘满得平,外邪解,烦渴止。再二剂,诸恙如失。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葱白当归汤

    药方名称葱白当归汤处方葱白1虎口,当归3两。制法上切。功能主治妊娠腹痛,或是冷痛,或是胎动。用法用量以水、酒共5升,煮取2升,分2次服,亦将小便服,相去一炊顷。摘录《外台》卷三十三引《古今录验》

  • 疯气药酒

    药方名称疯气药酒处方钻地风4钱,宣木瓜4钱,汉防己4钱,秦艽4钱,野桑梗4钱,川羌活4钱,粒红花4钱,千年健4钱,当归4钱,南枣20枚,冰糖2两,陈酒4斤。制法用大瓦瓶1只,将药连酒浸入瓶内,封口,隔

  • 加味四物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味四物二陈汤处方当归、川芎、生地(酒炒)、白芍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知母、黄柏、枳壳、黄芩。制法上锉。功能主治降心火,补真阴。主阴虚,自小腹下火起,冲上而喘者。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

  • 救焚散

    药方名称救焚散处方益母草、楝树花(晒干)、地蜈蚣草、紫花地丁(连根,晒)、紫草茸、地青草(即尖刀草)、大血结草、扁蓄(晒)。功能主治痘疔痈肿。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 立应散

    《普济方》卷三八一:立应散药方名称立应散处方红枣30枚 信少许制法上将红枣去核,纳信末少许裹定,烧存性,放冷,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走马牙疳,诸药不效者。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干掺牙疳疮上。摘录《普济方》

  • 乱发灰丸

    药方名称乱发灰丸处方乱发灰1两(细研),桂心半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诸尸鬼疰,中恶心痛。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暖酒送下,不拘时候。摘录方

  • 孔子枕中神效方

    药方名称孔子枕中神效方别名孔子大圣知枕中方(《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孔子枕中散(《千金翼方》卷十六)、孔圣枕中丹(《医方集解》)。处方龟甲龙骨远志石菖蒲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滋阴降火,重镇安神

  • 隔纸膏

    《外科启玄》卷十二:隔纸膏药方名称隔纸膏处方龙骨6克血竭1.5克轻粉1.5克冰片0.3克阿魏0.6克乳香没药各3克麝香0.3克 黄丹(飞)30克 生芝麻27克(捣末)香油90毫升功能主治治臁疮日久,顽

  • 黄连解毒合天水散

    药方名称黄连解毒合天水散处方正雅连、川黄柏、枯黄芩、黑栀仁、飞滑石、炙甘草。功能主治麻疹自利,里急后重,欲作痢也。用法用量净水浓煎,空心滚热服。摘录《幼幼集成》卷六

  • 淡渗汤

    药方名称淡渗汤处方苍术1钱5分,厚朴(姜水炒)1钱,生白芍1钱3分,甘草1钱2分,扁豆3钱,赤茯苓1钱,建泽泻1钱,淮木通1钱,猪苓1钱,宣木瓜1钱,陈皮8分,川萆薢4钱,车前子8分,广木香3分(煨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