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减二陈汤

加减二陈汤

医学发明》卷六: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丁香30克半夏橘红各150克茯苓90克 炙甘草4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13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治痞疾,加草豆蔻45克,面裹烧熟用。

摘录医学发明》卷六

寿世保元》卷三: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橘红(去白)1钱,半夏(制)1钱半,白茯苓(去皮)1钱,贝母1钱半,枳实(炒)1钱,白术(去芦)1钱2分,连翘5分,黄芩(酒炒)1钱,防风(去芦)5分,天花粉7分,香附(童便炒)1钱,甘草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痰火气逆。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保命歌括》卷十五: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苍术1钱半,半夏1钱,南星1钱,白术1钱,酒芩(炒)1钱,香附1钱,陈皮半钱,茯苓半钱,威灵仙3钱,甘草少许(一方加羌活1钱)。

功能主治上焦湿热痰横行经络,手臂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加生姜2-3片,水煎服。

摘录方出《丹溪心法》卷四,名见《保命歌括》卷十五

《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二引《必用》: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橘红(以盐水浸,焙)1钱2分,枳实1钱,黄芩(炒)1钱,白术9分,贝母(炒)9分,香附9分,白茯苓7分,天花粉(盐水炒)7分,防风5分,连翘5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老痰、燥痰、热痰。

用法用量上作1贴。水煎服。

摘录《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二引《必用》

《医部全录》卷三二○: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麦门冬竹茹、炒黄连、炒山栀、人参白术当归、辰砂、乌梅竹沥

功能主治痰因火动,心苦时跳时止。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调辰砂末服。

摘录《医部全录》卷三二○

《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陈皮1钱,苍术8分,茯苓1钱,甘草2分,白术4分,枳壳7分,枳实3分,桔梗5钱,紫苏3分,薄荷2钱,香附7分,菖蒲1钱,荆芥6分,木通4分,川芎1钱,麦门冬5分。

功能主治痰、火、气。

用法用量用水2盏,加生姜3片,煎至8分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四

《育婴秘诀》: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陈皮(去白)、半夏(洗)、白茯苓附子(童便浸)、木香川芎、小茴(炒)各等分,甘草减半。

功能主治小儿气疝,性急多哭,卵肿痛连小腹。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育婴秘诀》

《济阳纲目》卷七十六引朱丹溪方: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陈皮(去白)、半夏(洗泡7次)、白茯苓甘草(炙)、枳实(麸炒)、橘核栀子(炒)、山楂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七疝。

用法用量水煎,入生姜汁,热辣饮之。

瘀血作痛,加玄胡索、桃仁泥;气作痛,加木香茴香、楝实等;六脉沉细,手足厥冷,加附子干姜肉桂;睾丸痛甚,加荔枝核、乳香没药,均为细末,调入本方煎内,或另用顺流水调服;木肾肿大如升斗,去甘草,加海藻昆布荔枝核、茴香、川楝,均为末,顺流水调服,或作丸子。

摘录《济阳纲目》卷七十六引朱丹溪方

寿世保元》卷三: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陈皮2钱,半夏(姜炒)2钱,白茯苓(去皮)3钱,甘草8分,人参2钱,白术1钱5分,竹茹2钱,砂仁8分,山栀3钱,麦冬(去心)1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呕哕痰涎。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徐徐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济阳纲目》卷三十八: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陈皮(去白)1钱,半夏1钱,白茯苓1钱,苍术(泔浸,炒)1钱,白术1钱,猪苓1钱,泽泻1钱,山栀子(炒)1钱,麦门冬(去心)1钱,黄芩(炒)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水煎服。

腹胀,加厚朴;泻,加肉豆蔻诃子;喘急,加桑白皮杏仁;气壅,加香附;食积,加山楂麦芽;阳水便秘,加甘遂少许;阴水气弱,加人参;风肿,加羌活防风白芷;夏月,加香薷;寒月,加姜、桂;气肿,加萝卜子、枳壳;血肿,加当归、芍药;痰,加贝母;上肿,加紫苏;下肿,加防己木瓜;阴囊肿,加小茴香木香;外肾如石,引胁痛,加巴戟;又太阳肿证,加藁本赤小豆;少阳,加芫花雄黄木通;阳明,加茯苓椒目;太阴,加甘遂葶苈;少阴,加泽泻连翘、巴戟;厥阴,加大戟吴茱萸

摘录《济阳纲目》卷三十八

胎产秘书》卷上: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枯芩2钱,川连1钱,橘红1钱,川贝1钱,茯苓1钱,桑皮1钱,前胡7分,枳壳8分,甘草5分,瓜蒌1钱。

功能主治妊娠子嗽痰喘,因火乘肺金者。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幼科直言》卷四: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陈皮半夏(制)、山楂肉、枳壳柴胡神曲(炒)、木香

功能主治小儿伤食吐,或伤乳吐,或腹痛手足心发热,或作嗳气,或呕酸水,或作渴唇红。

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医学探骊集》卷四: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半夏3钱,广陈皮3钱,紫菀3钱,诃子3钱,桔梗2钱,牛蒡子3钱,五味子1钱,炮姜2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咳嗽,脉象沉紧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以半夏为君,半夏炙熟,乃温和之品,亦止嗽之圣药,惟有中寒者用之最宜;佐以诃子、牛子、紫菀桔梗能温胃化痰,五味子益肾,炮姜温中,陈皮开胃,甘草和脾。此剂纯用温和之药,益胃强脾,脾健而痰自愈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四

《保命歌括》卷十五引朱丹溪方: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二陈汤加苍术、南星、黄芩(酒洗)、羌活、姜汁、竹沥

功能主治白虎历节风,因痰因湿体肥者。

用法用量气虚,加人参黄耆;血虚,加当归川芎白芷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五引朱丹溪方

《医钞类编》卷五引朱丹溪方:加减二陈汤

药方名称加减二陈汤

处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酒洗)、羌活红花

功能主治痰客太阳经,项强不能转侧。

用法用量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五引朱丹溪方

猜你喜欢

  • 橐钥丸

    药方名称橐钥丸处方大黄2两,当归1两,槟榔1两,藿香1两,人参1两,木香1两,丁香1两,硫黄1两,水银1两,白术1两,桂1两。制法上为细末,别取沉香1两(锉碎),以水2升,煎至半升,去滓,入蜜,熬成膏

  • 半夏栝楼丸

    药方名称半夏栝楼丸处方半夏(生姜制)、栝楼、杏仁(去皮尖)、麻黄、白矾(枯称)、款冬花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远近痰嗽,烦喘不止者。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姜汤送下,

  • 磨脾散

    药方名称磨脾散处方木香人参附子(炮裂,去皮、脐)甘草(炙)赤茯苓(去黑皮)各60克 草豆蔻(去皮)干姜(炮)各7.5克 陈曲(炒)麦蘖(炒)各30克制法上九味,捣罗为散。功能主治温脾消食。治膈气宿食不

  • 复方黄连素片

    药方名称复方黄连素片处方盐酸小檗碱30g木香116g吴茱萸40g白芍162g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黄色至棕褐色;味苦、微辛。炮制上四味,木香80g与吴茱萸粉碎成细粉,过筛,未通过筛的粗粉与白芍及

  • 六一木通汤

    药方名称六一木通汤处方木通、六一散。功能主治分利阳明。主阳明热结,小便不利。用法用量以木通煎汤,调下六一散。摘录《伤寒大白》卷四

  • 加减香苏散

    药方名称加减香苏散处方香附子1两,紫苏梗2两,陈皮1两,甘草半两。制法上为锉散。功能主治伤寒。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至1盏,加生姜3片,连根葱白2茎,同煎,热服。头痛,加川芎,白芷;头痛如斧劈

  • 丑补散

    药方名称丑补散处方牛肉1斤(切片,先置于砂锅内),三棱2两(醋煮),蓬术2两(醋煮),吴茱萸4两(汤泡),芫花4两(醋煮数沸,滤出,又水浸1宿,晒干)。制法将牛肉切片置锅内,次下三棱、蓬术、吴茱萸、芫

  • 聪耳汤

    《古今医鉴》卷九:聪耳汤药方名称聪耳汤处方当归(酒洗)1钱,白芍(酒炒)1钱,川芎1钱,生地黄(酒洗)1钱,知母(酒炒)1钱,陈皮1钱,乌药1钱,白芷1钱,防风(酒洗)1钱,羌活(酒洗)1钱,独活(酒

  • 补脾益气汤

    药方名称补脾益气汤处方怀耆(炙)1钱5分,玉竹1钱5分,白术1钱5分,仙茅1钱5分,砂仁1钱5分,当归1钱5分,茯苓1钱5分,车前1钱5分,人参1钱,六曲2钱,炙草8分。功能主治伤酒吐血,发晕,面色黄

  • 金料散

    药方名称金料散处方当归2钱,川断2钱,沉香2钱,血竭2钱,龙骨8分,朱砂1钱,故纸2钱,牛膝2钱,三七2钱,乳香2钱,申姜5钱,年健5钱,虎骨4钱,红花1钱,木香1钱,没药2钱,白芷6分,土虫2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