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二连汤

二连汤

《家庭治病新书》:二连汤

药方名称二连汤

处方胡连8分,川黄连8分,川芎8分,土牛膝1钱5分,薏苡仁2钱,土茯苓3钱。

功能主治小儿胎毒疮疖,及一切疡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家庭治病新书》

《外科百效》卷二:二连汤

药方名称二连汤

处方黄连连翘升麻牛蒡子、白芷各等分。

功能主治膏粱厚味,胃经积热,腮肿作痛,或发寒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如连耳上太阳部分肿,属风热,加羌活防风;如连耳后少阴部分肿,属相火,加知母黄柏

摘录《外科百效》卷二

银海精微》卷下:二连汤

药方名称二连汤

处方黄连5分,宣黄连1钱(成童子者倍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伤。小儿3-5岁,五脏火旺,身如痨瘵,面色痿黄,眼内红肿或突者。

用法用量用蜜水调服。

热甚,加银柴胡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外科启玄》卷十二:二连汤

药方名称二连汤

处方茯苓2两,胡黄连1钱,川黄连1钱,当归1钱,川芎1钱。

功能主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上以水、酒共3钟,入健猪胰子1个,煎至1钟,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温服。

摘录外科启玄》卷十二

猜你喜欢

  • 竹沥汤

    《政和本草》卷十三引《梅师方》:竹沥汤药方名称竹沥汤处方茯苓18克竹沥200毫升功能主治治子烦。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合竹沥煎取400毫升,分三服。不愈重作。摘录《政和本草》卷十三引《梅师方》《备急

  • 丹砂敛毒丹

    药方名称丹砂敛毒丹处方丹砂1钱,雄黄2钱,粉霜1钱,孩儿茶3钱,露蜂房(烧灰)5分,冰片3分,生甘草1钱,轻粉1钱。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功能主治杨梅疮及疳疮。用法用量猪胆调搽。摘录《洞天奥旨》卷十

  • 生料五积散

    药方名称生料五积散处方白芷(七分)陈皮(一钱)厚朴(姜制.二分)桔梗(九分)枳壳(去穰.制炒.八分)川芎(八分)甘草(炙.六分)茯苓(八分)苍术(米泔浸.二钱)当归(八分)麻黄(一钱)肉桂(六分) 芍

  • 左慈丸

    药方名称左慈丸处方磁石柴胡地黄萸肉 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用法用量每次6~9克,用淡盐汤送下。摘录《饲鹤亭集方》

  • 来苏膏

    药方名称来苏膏处方皂角1斤(用好肥者,无虫蛀,去皮弦、切碎)。制法上药用酸浆水一大碗浸,春、秋3-4日,冬7日,夏1-2日,揉取净浆水,浸透皂角,汁入银器或沙锅,以文武慢火熬,用新柳条、槐枝搅熬似膏药

  • 桔梗消毒汤

    药方名称桔梗消毒汤处方甘草(生用)3钱,桔梗1钱5分,牛蒡子1钱,荆芥穗8分,玄参1钱。功能主治痘疮结靥后,内毒盛甚,其势内攻而上烁肺,咽喉肿痛,声哑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 葫芦巴圆

    药方名称葫芦巴圆处方葫芦巴(炒)一斤,吴茱萸(汤洗十次.炒)十两,川楝子(炒)一斤二两,大巴戟(去心.炒)、川乌(炮.去皮.脐),各六两;茴香(淘去土.炒)十二两。炮制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

  • 蒜肚丸

    药方名称蒜肚丸处方猪肚1个大蒜头10个砂仁30克功能主治温中行气。治单腹胀,肠覃。用法用量二药装入肚中,以线缝好,煮至肚烂为度,服之泄气即愈。摘录《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 白杏膏

    药方名称白杏膏处方轻粉1钱,杏仁7个(去皮)。制法捣烂。功能主治杨梅疮。用法用量将疮去痂,先抹猪胆汁,后涂药。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

  • 灭瘢丹

    药方名称灭瘢丹处方轻粉白附子黄芩(微火略炒)白芷防风(研细末)各等分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治面部瘢痕。用法用量于每日洗面之时多擦数次,临睡洗面时又擦之。不须三日,自然消痕灭瘢。摘录《疡医大全》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