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黄蜀葵花

黄蜀葵花

《中药大辞典》:黄蜀葵花

药材名称黄蜀葵花

拼音Huánɡ Shǔ Kuí Huā

出处《嘉佑木草》

来源锦葵科植物蜀葵花朵。夏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

原形态蜀葵(《香奁集》),又名:黄葵(《说文》),侧金盏、秋葵(《群芳谱》),棉花葵(《植物名实图考》),黄秋葵、金花捷报、水棉花棉花七、棉花蒿、小棉花、溪麻、野芙蓉、野甲花。

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高1~2米。茎被黄色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直径15~30厘米或过之,掌状分裂,有5~9狭长大小不等的裂片,边缘有齿牙;叶柄长6~18厘米。花单生叶腋和枝端,成近总状花序;苞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4~5片,长约25毫米,宽5~10毫米;花萼佛焰苞状,5裂,早落;花冠5瓣,淡黄色或白色,具紫心,直径10~20厘米;雄蕊多数,结合成筒状;雌蕊柱头5分歧,子房5室。蒴果长圆形,端尖,具粗毛,长5~7.5厘米,含多数种子。花期6~8月。

生境分部常见于山谷、草丛间。除东北、西北外,各地均有分布,也有栽培。

性味①《品汇精要》:"无毒。"

②《纲目》:"甘,寒,滑,无毒。"

功能主治通淋,消肿,解毒。治淋病,痈疽肿毒,汤火烫伤。

①《嘉佑本草》:"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

②《纲目》:"消痈肿,浸油涂汤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钱。外用:研束调敷或油浸涂。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砂石淋:黄蜀葵花一两。炒,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独圣散)

②治痈疽仲毒恶疮:黄蜀葵花,用盐掺,取入瓷器密封。经年不坏,患处敷之。(《仁斋直指方》蜀葵膏)

③治汤火灼伤: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伤者,以油涂之。(《经验方》)

④治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肘后方》)

⑤治小儿木舌: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仁斋直指方》)

⑥治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蜀葵花

药材名称黄蜀葵花

拼音Huánɡ Shǔ Kuí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Sunset Abelmoschus

别名侧金盏花。

出处出自《嘉佑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黄蜀葵或刚毛黄蜀葵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Hibiscus manihot L.]2.Abelmoschus manihot (L.)Medic.var pungens(Roxb.)Hochr.

采收和储藏:7-10月,除留种外,分批采摘花蕾,晒干。

原形态1.黄蜀葵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2m。疏被长硬毛。叶互生;叶柄长6-18cm,疏被长硬毛;托叶披针形,长l-1.5cm。叶掌状5-9深裂,直径15-30cm,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18cm,宽1-6cm,两面疏被长硬毛,边缘具粗钝锯齿。花单生于枝端叶腋;小苞片4-5,卵状披针形,长15-25mm,宽4-5mm,疏被长硬毛;萼佛焰苞状,5裂,近全缘,较长于小苞片,被柔毛,果时脱落;花大,淡黄色,内面基部紫色,直径约12cm;雄蕊柱长1.5-2cm,花药近无柄;柱头紫黑色,匙状盘形。蒴果卵状椭圆形,长4-5cm,直径2.5-3cm,被硬毛。种子多数,肾形,被柔毛组成的条纹多条。花期8-10月。

2.本变种与上种的区别为:植株全体密被黄色长刚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山东、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台湾、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平地、丘陵山区均可栽培。适应性较强,但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夹砂土栽种较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9-11月采收成熟果实,晒干脱粒,贮藏。3-4月用穴播或条播法播种,通常保持株距(30-45)cm×35cm,播后10d左右出苗。

田间管理 苗高12-15cm时,匀苗、补苗,并中耕除草1次。苗高50cm时,再除草1次,每次中耕后,追施人畜粪水。

病虫害防治 卷叶虫,5-8月发生,为害叶片,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杀。

化学成分黄蜀葵花含树皮素-3-洋槐糖甙(quercetin-3-robinobi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金丝桃甙(hyperin),杨梅素(myricetin)及槲皮素(quercetin)。

性味甘;辛;性凉

归经心;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活血;止血;消肿解毒。主淋证;吐血;衄血;崩漏;胎衣不下;痈肿疮毒;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研末, 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油浸涂。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砂石淋: 黄蜀葵花一两。炒,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食前米饮调下。(《圣济总录》独圣散)②治痈疽肿毒恶疮: 黄蜀葵花,用盐掺,取入瓷器密封,经年不坏,患处敷之。 (《仁斋直指方》蜀葵膏)③治汤火灼伤: 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伤者,以油涂之。 (《经验方》)④治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 (《肘后方》)⑤治小儿木舌: 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仁斋直指方》)⑥治小儿秃疮: 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 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 (《普济方》)

各家论述1.《嘉佑本草》:治小便淋及催生,又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

2.《纲目》:消痈肿,浸油涂汤火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海州骨碎补

    药材名称海州骨碎补拼音Hǎi Zhōu Gǔ Suì Bǔ别名毛姜、铜丝草、石灵芝、申姜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骨碎补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vallia mariesii Moore e

  • 刺苞南蛇藤果

    药材名称刺苞南蛇藤果拼音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astr

  • 少年红

    药材名称少年红拼音Shào Nián Hónɡ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紫牛科植物少年红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alyxiaefolia Tsiang et C.

  • 小连翘

    药材名称小连翘拼音Xiǎo Lián Qiáo别名小翘(《唐本草》),七层兰、瑞香草(《质问本草》),奶浆草(《峨嵋药植》),大田基、小瞿麦(《南宁市药物志》),排草、排香草(《江

  • 降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降龙草药材名称降龙草拼音Xiánɡ Lónɡ Cǎo别名虎山叶、四台花、秤砣蛇药来源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植物降龙草Hemiboea subcapitata Cla

  • 葡萄叶秋海棠

    药材名称葡萄叶秋海棠拼音Pú Tɑo Yè Qiū Hǎi Tánɡ别名大叶半边莲。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葡萄叶秋海棠带根茎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edulis Levl.采

  • 山合香

    药材名称山合香拼音Shān Hé Xi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粉红动蕊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inostemon alborubrum(Hemsl.)C.Y.Wu et S.Chow[

  • 刺榆叶

    药材名称刺榆叶拼音Cì Yú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刺榆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miptelea davidii (Hance)Planch.[Planera davidii Hance;

  • 卜芥

    《中药大辞典》:卜芥药材名称卜芥拼音Bǔ Jiè别名老虎耳、尖尾芋(《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独脚莲、观音莲、山芋(《四川常用中草药》),老虎芋、小虫芋、狼毒(《广西药植名录》),尖尾芋、尖

  • 猪髓

    《中药大辞典》:猪髓药材名称猪髓拼音Zhū Suǐ出处《纲目》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脊髓或骨髓。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性味甘,寒。①《本草图经》:严寒。"②《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