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黄水枝

黄水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水枝

药材名称黄水枝

拼音Huánɡ Shuǐ Zhī

别名博落、虎耳草[陕西]

来源耳草科黄水枝属植物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 D. Do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疖肿毒,跌打损伤,肝炎,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2~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黄水枝

药材名称黄水枝

拼音Huánɡ Shuǐ Zhī

别名博落(《四川中药志》)。

出处《四川武隆药植图志》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黄水枝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2~44厘米。根状茎横走,黄褐色,具鳞片。茎有纵沟,绿色,被白色柔毛。基生叶心脏形至卵圆形,为不明显的3~5裂,长约8厘米,宽约7.5厘米,先端钝,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端有刺,边缘有腺毛,基部心脏形,上面绿色,有白色腺毛;叶柄细,长5~15厘米,疏生长刚毛及短腺毛;茎生叶互生,2~3枚,叶较小而柄短,叶脉掌状5出,较明显,黄褐色。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达17厘米,密生短腺毛;苞片小,钻形;花小,白色,每节2~4朵;萼5裂,三角形;花瓣小,线形;雄蕊10,较花冠长;雌蕊1,子房1室。蒴果有2角。种子数颗。花期6~7月。

生境分部生于林边、路旁或阴湿的石壁上。分布我国中部至西南部。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①《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耳聋,气喘。"

②《四川中药志》:"散寒表汗,活血去瘀。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钱;或浸酒。

复方治咳嗽气喘:鲜黄水枝一两,芫荽四至五钱,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饭前各服-次,忌食酸辣、萝卜菜。(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水枝

药材名称黄水枝

拼音Huánɡ Shuǐ Zhī

英文名Herb of Himalayan Foamflower

别名博落、高脚铜告牌、紫背金钱、虎耳草防风

出处出自《四川武隆药植图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黄水枝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iarella polyphylla D.Don

原形态黄水枝 多年生草本,高22-44cm。根茎横生,黄褐色,具鳞片,直径3-6mm。茎不分枝,有纵沟,绿色,被白色柔毛。基生叶心形至卵圆形,长3-8.5cm,宽2.5-11cm,先端急尖,基部心脏形,边缘有腺毛和不整齐的钝锯齿,齿端有刺,上面绿色,被白色腺毛;叶柄长18cm,有伸展的长柔毛或腺毛;茎生叶互生,2-3枚,叶较小而柄短,叶脉掌状5出,较明显,黄褐色。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8-25cm,密生短腺毛;苞片小,钻形;花梗长约10mm;花萼白色,钟形,裂片5,三角形,先端急尖;无花瓣;雄蕊10,较花冠长;花丝钻形;雌蕊1,心皮2,不等大,下部合生,子房上位,1室,花柱2。蒴果有2角。种子多数。花、果期4-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80-3800m之林下、灌丛和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台湾、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状根茎细圆柱形,直径3-6mm。表面褐色,具多数黄褐色鳞片及须根。茎细,圆柱形,有纵沟纹,长22-44,直径3-6mm,灰绿色,被白色柔毛。叶多破碎,基生叶卵圆形或心形,长2-8cm,宽2.2-11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和腺毛,上面疏被腺毛,叶柄长5-15cm,被长柔毛和腺毛;茎生叶较小,掌状脉5出,较明显,叶柄短。有时可见枝端有总状花序,密生腺毛,有的可见蒴果,长约1cm,具2角。气微,味苦。

药理作用甲醇提取物对人血浆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强,表现出大于80%的抑制活性。

性味苦;寒;无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疮疖,无名肿痛,咳嗽,气喘,肝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捣烂

复方治咳嗽气喘: 鲜黄水枝一两,芫荽四至五钱,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忌食酸辣、萝卜菜。(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耳聋,气喘。

2.《四川中药志》:散寒表汗,活血去瘀。治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藨叶

    《中药大辞典》:黄藨叶药材名称黄藨叶拼音Huánɡ Pāo Yè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叶。8~9月采收。原形态切头悬钩子,又名:黄泡、老虎泡(《分类草药性》

  • 胃友果

    药材名称胃友果拼音Wèi Yǒu Guǒ别名野樱桃。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野扇花Sarcococca ruscifolia Stapf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cocca ruscif

  • 蜜蜂房

    药材名称蜜蜂房拼音Mì Fēnɡ Fánɡ别名蜜蜂窠、蜜脾、蜜蜂巢脾来源药材基源:为蜜蜂科动物中华蜜蜂等的巢。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pis cerana Fabr.采收和储藏:随采鲜用,或秋末采收,略

  • 礁膜

    药材名称礁膜拼音Jiāo Mó英文名reef Monostroma别名绿紫菜、苔皮、石菜、大本青苔菜、由菜、绿苔、青菜出处始载于《中国经济海藻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礁膜科植物礁膜及袋礁膜的藻体。拉丁植物

  • 苦白蜡

    药材名称苦白蜡拼音Kǔ Bái Là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凹脉柃的叶和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 impressinervis Kobuski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

  • 秋海棠花

    药材名称秋海棠花拼音Qiū Hǎi Tánɡ Huā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秋海棠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通常80cm。

  • 豇豆根

    《中药大辞典》:豇豆根药材名称豇豆根拼音Jiānɡ Dòu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根。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消食治食积,脾胃虚弱,淋浊,痔血,疔疮。①《滇南本草》:"

  • 山珊瑚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珊瑚药材名称山珊瑚来源兰科山珊瑚Galeola septentrionalis Reichb. f.,以全草、果实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功能主治类似天麻,效力较次。治淋病:果实加甘

  • 海牛

    《中药大辞典》:海牛药材名称海牛拼音Hǎi Niú出处《本草原始》来源为海牛科动物海牛的全体。原形态体呈长椭圆形,长约4~12厘米。腹面平;背面呈块状,前方狭,至后方渐大。外套膜覆盖头部。头

  • 大苞寄生

    药材名称大苞寄生拼音Dà Bāo Jì Shēnɡ别名榔榆寄生、柑寄生、野梨树寄生、油茶寄生、猪糠木寄生、柿树寄生、桐油寄生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大苞寄生、黔桂大苞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