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香木菌桂

香木菌桂

《中药大辞典》:香木菌桂

药材名称香木菌桂

拼音Xiānɡ Mù Jūn Guì

出处《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椿树枝叶树皮

原形态椿树,又名:枸骨、杠谷树、刺格、猫儿刺。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米。叶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6厘米,先端针刺状,基部楔形,边缘具1~4对刺状牙齿,罕为全缘,上面暗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叶柄长8~12毫米。花芳香,腋生成丛;萼4裂,萼片三角形;花冠裂片4,反卷;雄蕊2,花柱圆筒状,柱头头状,子房2室。核果卵形,长约1.5厘米,蓝黑色。花期6~7月。

生境分部分布我国各地。

性味微苦,凉,无毒。

功能主治补肝肾,健腰膝。外用治痈、疔及肿毒;内服治百日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浸酒。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香木菌桂

药材名称香木菌桂

拼音Xiānɡ Mù Jūn Guì

别名杜谷树、刺格、猫儿刺、粘(米离)

出处出自《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柊树的树皮及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smanthus heterophyllus(G.Don)P.S.Green [Ilex heterophylla G.Don]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8m。幼枝被柔毛。叶对生;叶柄长5-10mm,幼时常被柔毛;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4.5-6cm,宽1.5-2.5cm,先端渐尖,具针状尖头,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叶绿具3-4对刺状牙齿或全缘,齿长5-9mm,先端具锐尖的刺,上面腺点呈细小水泡突起,下面不明显;中脉在两面明显凸起,上面被柔毛,近叶柄处尤密,幼叶更密。花序簇生于叶腋;苞片长2-2.5mm,被柔毛;花略具芳香;花萼长1-1.5mm,裂片大小不等;花冠白色,长3.5-5mm,花冠管极短,长1-1.5mm,裂片长3-3.5mm;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基部,与裂片几等长;花丝长2-3mm,花药长1-2mm,先端有一不明显的小尖头;雌蕊长约3mm,柱头头状,明显2裂;雄花内的不育雌蕊呈圆锥状,仅长约1.5mm。果卵圆形,长约1.5cm,径约1cm,呈暗紫色。花期11-12月,果期经年5-6月。

生境分部分布于我国台湾省,其他地区广有栽培。

性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消疮毒。主腰膝无力;痈肿疔毒;百日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饮。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地黄

    药材名称地黄拼音Dì Huánɡ英文名RADIX REHMANNIAE别名地黄、野地黄、酒壶花、山烟根来源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 黑老头

    药材名称黑老头拼音Hēi Lǎo Tóu别名大种黑骨头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马钱科植物狭叶蓬莱葛的根。性味性温,味苦,无毒。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健脾利湿。注意孕妇忌用。复方①治风湿骨痛:鲜

  • 白猪母菜

    药材名称白猪母菜拼音Bái Zhū Mǔ Cài别名对主从神仙、六月雪、白胶墙、母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陌上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nia procudens(Drock.)

  • 圆锥花南蛇藤根

    药材名称圆锥花南蛇藤根拼音Yuán Zhuī Huā Nán Shé Té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锥序南蛇藤Celastrus paniculatus Willd.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毛贯众

    《中药大辞典》:毛贯众药材名称毛贯众拼音Máo Guàn Zhònɡ别名小龙骨、小贯众、蕨难脑、蕨务子。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多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全年可采。

  • 毛枝崖爬藤

    药材名称毛枝崖爬藤拼音Máo Zhī Yá Pá Ténɡ别名红五加、五爪龙、大血藤、扁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毛枝崖爬藤的根或茎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stigma obovatum

  • 铁罗汉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罗汉药材名称铁罗汉来源毛茛科铁罗汉Aconitum changranum W. T. Wa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辛,温。有大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用于

  • 鹄绒毛

    《中药大辞典》:鹄绒毛药材名称鹄绒毛拼音Hú Rónɡ Máo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绒毛。原形态形态详"鹄油"条。功能主治汪颖《食

  • 悬钩子

    药材名称悬钩子拼音Xuán Gōu Zi别名沿钩子(《日用本草》),藨子(《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未成熟果实。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除净梗叶,用沸水浸1~2

  • 野麦子

    《中药大辞典》:野麦子药材名称野麦子拼音Yě Mài Zi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野燕麦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燕麦草"条。性味甘,温,无毒。功能主治温补,治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