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錾菜

錾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錾菜

药材名称錾菜

拼音Zàn Cài

别名白花益母草、山玉米

来源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錾菜Leonurus pseudo-macranthus Kitag.,以全草入药。在7~8月间开花时采收,择晴天割取全草,晒干。

性味辛、微苦,微寒。

功能主治破瘀,调经,利尿。用于产后腹痛,痛经,月经不调,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0.3~1两。

备注(1)同属植物大花錾菜(大花益母草)Leonurus macranthus Maxim.,与前种相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錾菜

药材名称錾菜

拼音Zàn Cài

别名楼台草、玉容草(《滇南本草》),白花益母草(《植物名实图考》),对月草、白花茺蔚(《中国药植志》)。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錾菜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全体较粗糙。茎直立,高40~100厘米以上,方形,具4棱,有节,密被倒生的租毛。叶厚,带革质,对生,两面均有灰白色毛;下部的叶有长柄,卵圆形或羽状3深裂,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和缘毛;中部的叶有短柄,披针状卵圆形,有粗锯齿:枝梢的叶无柄,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全缘。花多数,腋生成轮状,无柄;苞片线形至披针形,或呈刺状,有毛;萼钟状,外面密被细毛,5脉,萼齿5,先端刺尖,上3齿相似,呈三角形,下面2齿较大;花冠白色,常带紫纹,长1.3厘米,2唇,上唇匙形,先端微凹,有缘毛,下唇3浅裂,中间裂片倒心脏形;雄蕊4,2强;子房4裂,花柱丝状,柱头2裂。小坚果黑色,有3棱,表面光滑。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路边、荒地上。分布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及西南等地。

性味甘辛,平。

①《本草拾遗》:"味辛,平,无毒。"

②《滇南本草》:"味酸甘,性热,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破血。产后腹痛,煮汁服之;亦捣碎敷疔疮。"

②《滇南本草》:"主治一切筋骨痿软,脱阳脱阴,夜多盗汗,跌打损伤,妇人血崩,接骨。取叶烧灰服,治一切小儿黑痘及顶陷;梗:治绞肠痧肚疼或阴症,研末酒服三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研末。外用:捣烂或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慎服。

复方①治产后腹痛:錾菜三钱,桃仁二钱,红花二钱。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经期不准,腰腹疼痛:錾菜三钱,鸡冠花五钱,茜草三钱。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錾菜

药材名称錾菜

拼音Zàn Cài

英文名Herb of False Largeflower Motherwort

别名楼台草、玉蓉草、白花益母草、对月草、白花茺蔚、玉山米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錾莱,生江南荫地。似益母,方茎对节,白花,花中甜汁,饮之如蜜。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錾菜或大花錾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Leourus pseudoma cranthus Kitag.2.Herba Leonuri Maxranthi

采收和储藏:8-10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茎四棱形,被粗毛,绿色,有时呈紫色。叶对生;基生叶有长柄,吉片近革质,卵圆形,长6-7cm,3裂达中部,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生灰白以粗硬毛,并散布黄以腺点;茎生叶具短柄,叶片卵形,边缘3裂,裂片有大形尖齿状缺刻,基部楔形;茎中部以上之叶一裂,具齿或全缘;花序上的叶卵形至披针形,两面均有粗糙毛。轮伞花序腋生,多花,远离而向顶端密含有组成长穗状;小苞片少数,刺状,直伸,长5-6mm,基部相连接,具糙硬毛,绿色;花梗无。花萼管状,萼齿先端针刺状;花冠唇形,白色,常带紫纹,长1.8cm,管内有毛环;下唇3裂,中裂片圆心形;雄蕊4,花柱伸出花冠外,柱头2裂。小坚果长约2.5mm,黑褐色,有3棱,先端截形,基部楔形,表面平滑。花期8-9月,果期9-10月。形态近前种。区别在于:本品花冠淡红或淡紫色,长2.5-2.8cm,萼齿长5-10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埂、路旁、山坡石缝及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分布鞋吉林、辽宁、湖北等省。

性状性状鉴别 (1)錾菜 茎呈方柱形,长40-95cm,表面有纵槽,密被贴生的微柔毛,节间处尤密。叶对生,近革质,暗绿色,多已脱落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6-7cm,宽4-5cm,3裂,边缘有疏粗锯齿,两面有小硬毛,下面散有黄色腺点,叶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隆起,使之叶面具有皱纹,叶柄长1-2cm;中部以上的叶长圆形,边缘疏锯齿,叶柄长不及1cm。轮伞花序腋生,花萼筒状,长7-8mm,萼齿长3-5mm,花冠唇形,灰白色,长约1.8cm。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黑色,表面光滑。气微,味淡。

(2)大花錾菜 茎有倒生糙伏毛。叶草质,心状圆形,长7-12cm,宽6-9cm,3裂,两面疏被短毛,叶面无皱纹;中部以上的叶卵圆形。萼齿长5-10mm,花冠淡红色或淡紫色,长2.5-2.8cm。

显微鉴别 (1)錾菜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非腺毛密集,1-3细胞,长140-640μm,基部直径40-80μm,壁厚10-16μm,胞腔较窄,表面陷现螺状纹理,并有疣状突起,毛茸顶端的细胞较长,约占全长2/3;腺毛少数,头部1-4细胞,直径20-24μm。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主糨曲,有腺鳞,关部8细胞,直径52-56μm;气孔不定式;非腺毛与腺毛特片与上表面相同。

(2)大花錾菜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非腺毛1-3细胞,长165-525μm,基部直径58-70μm,壁厚12-20μm,胞腔较窄,表面有细密螺纹及隐现疣状突起;腺毛头部4细胞,直径20-24μm。下表皮细胞现疣状突起;腺毛头部4细甩,直径20-24μm。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非腺毛较少,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40-60μm;气孔不定式。

性味味癍;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血腹痛;崩漏;跌打伤痛;疮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注意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破血。产后腹痛,煮汁服之;亦捣碎敷疗疮。

2.《滇南本草》:主治一切筋骨凄软,脱阳脱阴,夜多盗汗,跌打损伤,妇人血崩,接骨。取叶烧灰服,治一切小儿黑痘及顶陷;梗:治绞肠疹肚疼或阴症,研未酒服三钱。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栾犀

    药材名称栾犀拼音Luán Xī别名格杂树(《广州植物志》)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菊科植物阔苞菊的茎叶。夏季采收。原形态直立多枝灌木,高1~2米。叶矩圆状倒卵形至矩圆状椭圆形,长1.5~5厘

  • 虎掌南星

    药材名称虎掌南星拼音Hǔ Zhǎnɡ Nán Xīnɡ英文名Rhizoma Pinelliae Pedatisectae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 Sch

  • 火腿

    《中药大辞典》:火腿药材名称火腿拼音Huó Tuǐ别名熏蹄(《东田县志》),兰熏(《宦游笔记》),南腿(《本草求原》)。出处《药性考》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腿腌制而成。性味①《药性考》:&quo

  • 大千生

    药材名称大千生拼音Dà Qiān Shēnɡ别名冰粉、水晶凉粉、假酸浆、田珠来源茄科假酸浆属植物大千生Nicandra Physaloides (L.)Gaertn.,以全草、果及种子入药。

  • 鼋肉

    《中药大辞典》:鼋肉药材名称鼋肉拼音Yuán Ròu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鳖科动物鼋的肉。原形态动物形态许"鼋甲"条。性味①《食疗本草》:"微温。&

  • 梭子蟹

    药材名称梭子蟹拼音Suō Zi Xiè英文名shuttle crab meat别名海蟹、海螃蟹、枪蟹、帜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梭子蟹科动物三疣梭子蟹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红毛毡

    药材名称红毛毡拼音Hónɡ Máo Zhān别名毛青杠、虎舌红、毛凉伞、红胆、红八爪、红毛针、山猪耳、毛虫药、红毛走马胎、红毛山豆根、铺地毡、红地毡、乳毛紫金牛来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

  • 土箭芪

    《中药大辞典》:土箭芪药材名称土箭芪拼音Tǔ Jiàn Qí出处《四川常用中草》来源为瑞香科植物一把香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一把香,又名:长花荛花。灌木,高约1米。根长而略分枝,皮

  • 鲩鱼

    《中药大辞典》:鲩鱼药材名称鲩鱼拼音Huàn Yú别名鯶鱼(《尔雅》郭璞注),鰀鱼(《纲目》),混子(《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鲤科动物草鱼的

  • 鲤鱼胆

    《中药大辞典》:鲤鱼胆药材名称鲤鱼胆拼音Lǐ Yú Dǎn出处《本经》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胆。化学成分除胆汁一般常有的胆汁酸、胆汁色素、脂类等外,尚含鲤甾醇;又证明在鲤体中,胆甾醇可变为鲤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