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酸模叶

酸模叶

《中药大辞典》:酸模叶

药材名称酸模叶

拼音Suān Mó Yè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片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酸模"条。

化学成分叶含牡荆素、金丝桃甙、蝴蝶梅黄素及维生素C_63毫克%,鞣质17.3~36.7%。茎叶含草酸钙、酒石酸。新鲜植物含草酸0.82%,碳酸钾63%,维生素C_86~108毫克%。

性味《本草拾遗》:"酸。"

功能主治《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消伤肿、疮毒,治疥癣。"

复方①治皮肤湿疹及汤火仿:酸模全草、椿根白皮各二两,桉树叶一两,冻青叶一两。共为细末,油调涂。(《常用中草药配方》)

②治慢性便秘:酸模全草三钱,芒硝四钱,枳壳三钱。水煎服。(《常用中草药配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酸模叶

药材名称酸模叶

拼音Suān Mó Yè

出处出自《本草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酸模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acetos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m。根为肉质须根,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无毛,或稍有毛,具纵沟纹,中空。单叶互生;叶片卵状长圆形,长5-15cm,宽2-5cm,先端钝或尖,基部箭形或近戟形,全缘,有时略呈波状,上面无毛,下面及叶缘常具乳头状突起;茎上部叶较窄小,披针形,具短柄,或无柄且抱茎;基生叶有长柄;托叶鞘膜质,筒状,破裂。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顶生,狭圆锥状,分枝稀,花数朵簇生;雄花花被片6,椭圆形,排成2轮,内轮花被片长约3mm,外轮稍狭小;雄蕊6,花丝甚短;雌花的外轮花被片反折向下紧贴花梗,内轮花被片直立,花后增大包被果实,径约5mm,圆形,全缘,各有一不明显的瘤状突起;子房三棱形,柱头3,画笔状,紫红色。瘦果三棱形,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边、山坡及湿地。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状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完整叶展平后基生叶有长柄,长可达15cm左右;茎生叶无柄或抱茎;叶片卵状长圆形,长5-15cm,宽2-5cm,先端钝或微尖,基部箭形或近戟形,全缘或微呈波状,叶表面不甚光滑,枯绿色;托叶鞘膜质,斜截形。气微,味苦、酸、涩。

化学成分酸模叶中含大黄酚(chrysophanol),1, 8-二羟基蒽醌(l,8-dihydroxyanthraquione),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1],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杨梅黄酮(myricetin)[2],牡荆素(vitexin)[3],金丝桃甙(hyperoside)[4],堇黄质(violaxanthin)[5],鞣质[6],草酸钙,酒石酸(tartaric acid)[7],氨基酸[8]和维生素(vitamin)C[9]。

性味酸;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泄热通秘;利尿;凉血止血;解毒。主便秘;小便不利;内痔出血;疮疡;丹毒;疥癣;湿疹;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

复方①治皮肤湿疹及烫火伤:酸模全草、椿根白皮各二两,桉树叶一两,冻青叶一两。共为细末,油调涂。(《常用中草药配方》)②治慢性便秘:酸模全草三钱,芒硝四钱,枳壳三钱。水煎服。 (《常用中草药配方》)

各家论述《贵州民间方药集》:外用消伤肿、疮毒,治疥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鳣鱼肝

    《中药大辞典》:鳣鱼肝药材名称鳣鱼肝拼音Zhān Yú Gān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鲟科动物鳇鱼的肝。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鳣鱼"条。性味无毒。功能主治主恶疮疥癣。注意勿以盐

  • 鯆鱼

    药材名称鯆鱼拼音Pū Yú别名斑鳐、孔鳐[孔鯆]、赤虹、花尾燕魟、日本燕魟、双斑燕魟、鸢魟、鸢鲼来源鳐目鳐科斑鳐Raja kenojei H. et M.、孔鳐R. porosa Gunth

  • 海藻石

    药材名称海藻石拼音Hái Zǎo Shí别名小海浮石、石花、大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珊瑚藻科植物太平洋石枝藻、冈村石叶藻的钙质化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thothamnium pacificus(F

  • 盐匏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盐匏藤药材名称盐匏藤别名咸匏藤、沉匏、补阳丹来源胡颓子科盐匏藤1. Elaeagnus lanceolata Warb. ;2. E. cuprea Rehd.,以根入药。生境分部

  • 爬树龙

    《中药大辞典》:爬树龙药材名称爬树龙拼音Pá Shù Lónɡ别名过山龙、过江龙、青竹标、金草箍、麒麟叶(《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下

  • 土白芨

    《中药大辞典》:土白芨药材名称土白芨拼音Tǔ Bái Jī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二叶舌唇兰的块茎。8~10月采挖。原形态草本,高30~50厘米。块茎2个,近倒卵形,肥厚肉质,黄

  • 茅瓜

    药材名称茅瓜拼音Máo Guā别名解毒草、老鼠瓜、山熊胆、金丝瓜、老鼠黄瓜、老鼠香瓜、狗黄瓜、银丝莲、野黄瓜、老鼠拉冬瓜、大种老鼠拉冬瓜、天瓜、耗子瓜、小苦瓜蒌、王瓜、土瓜、野甜瓜、山天瓜、牛奶子、波

  • 鹿葱

    药材名称鹿葱拼音Lù Cōnɡ出处《群芳谱》载有鹿葱,并将其与萱花对比异同,认为鹿葱色颇类萱,但无香,叶与花茎亦不同。其叶圆而翠绿,叶枯死而后花;一茎虚心,有花五六朵并于顶,花七八瓣。古代文献有关鹿葱

  • 蛮刀背

    《全国中草药汇编》:蛮刀背药材名称蛮刀背拼音Mán Dāo Bèi别名瓜哇珍珠菜来源报春花科蛮刀背Lysimachia javanica Blume,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

  • 楼梯草根

    药材名称楼梯草根拼音Lóu Tī Cǎo Gēn别名龙含珠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楼梯草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involucratum Franch.Franch.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