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竻苋菜

竻苋菜

药材名称竻苋菜

拼音Lè Xiàn Cài

英文名苋菜、土苋菜、猪母菜(《福建民间草药》),野勒苋(《广西中药志》),刺刺草(《福建中草药》)。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苋科植物刺苋全草。夏、秋可采。

原形态刺苋(《台湾府志》)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厘米至1米左右,多分枝。茎有时呈红色,下部光滑,上部稍有毛。叶互生;卵形或菱状卵形,长4~10厘米,宽1~3厘米,两端渐狭,全缘或微波状,中脉背面隆起,先端有细刺;叶柄几与叶片等长或稍短;叶腋有坚刺1对。花单性,雌花簇生于叶腋,呈球状;雄花集为顶生的直立或微垂的圆柱形穗状花序;花小,绿色或绿白色,刺毛状苞片约与萼片同长成过之;萼片5;雄蕊5。胞果近卵形,盖裂。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部野生于荒地或圃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分根含黄酮甙、氨基酸、有机酸、糖类。

性味甘,寒。

①《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寒,无毒。’

②《陆川本草》:"味淡,性寒。"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冷利,无毒。"

归经《闽东本草》:"入心、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痢疾,便血,浮肿,白带,胆结石,瘰疬,痔疮,疔疮,喉痛,蛇咬伤。

①《岭南采药录》:"取叶茎煎饮,清热解毒,散血消肿,治痢;煎水洗痔疮,消水肿;又捣烂以之擦血癣。’

②《福建民间草药》:"消痈散结,杀虫解毒。"

③《陆川本草》:"解热毒,消肿。治湿热浮肿,暑天热气皮疹溃烂出水。"

④《广西中药志》:"清热利湿,利大小肠。治痢疾,大便出血及湿热肚痛,外用可捣烂敷疮。"

⑤《闽东本草》:"治牙龈糜烂,臁疮出血,痈疽厅疖,腐蚀恶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撒。

注意《广西中药志》:"虚痢日久及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痢疾:鲜刺苋根一两,红糖半两。酌加水,煎取半碗,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妇女白带:鲜刺苋根一至二两。水煎,加些冰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胆结石:鲜刺苋全草(绿茎较好)六两,猪小肠一段。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续服用。(《福建中草药》)

④治甲状腺肿大:鲜野苋菜根和茎二两,猪肉二两(或用冰糖五钱代之)。水煎于饭后温服,日服两次,连续服十余天。妇女经期及孕妇忌服。

⑤治瘰疬:鲜刺苋全草或鲜根茎二至三两。水煎调酒服。

⑥治湿疹:刺苋全草适量。水煎,加食盐少许,洗浴患处。(④方以下出《福建中医药》(6):38,1962)

⑦治痔疮肿痛:鲜刺苋叶一握。煎汤熏洗,每日一、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痈疽疔疖:鲜刺苋叶适量,调冬蜜捣烂敷贴,日换一、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牙龈糜烂出血:刺苋烧灰,研末擦。(《闽东本草》)

⑩治咽喉痛:鲜刺苋根一两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⑾治臁疮:刺苋和桐油捣烂贴患处。(《闽东本草》)

⑿治蛇咬伤:鲜刺苋全草二两。加水适量煎服。另取叶一握,以开水洗净,捣烂敷贴伤口。(《福建民间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溃疡病出血:新鲜竻苋菜根半斤,洗净切片,加水煎熬3~4小时,去渣浓缩成150~200毫升口服,每天1剂。治疗18例,痊愈15例(呕吐咖啡色液停止,大便转黄,潜血试验阴性),好转2例(大便转为棕色,潜血试验弱阳性),无效1例。治愈病例止血时间3天内1例,4~6天4例,7~13天10例。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宽羽线蕨

    药材名称宽羽线蕨拼音Kuān Yǔ Xiàn Jué英文名Broad-pinna Colysis别名九龙盘、一包金、骨碎补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宽羽线蕨

  • 芥菜

    《中药大辞典》:芥菜药材名称芥菜拼音Jiè Cài别名芥(《仪礼》),大芥(《方言》),雪里蕻(《野菜笺》),皱叶芥(《纲目》),黄芥(《中药志》)。出处《千金·食治》来

  • 蘘荷花

    药材名称蘘荷花拼音Xiānɡ Hé Huā别名山麻雀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蘘荷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ingiber mioga(Thunb.)Rosc.采收和储藏:花开时采收,鲜用或烘干。原形

  • 钓兰

    药材名称钓兰拼音Diào Lán别名金边吊兰(《南宁市药物志》),八叶兰、兰草、硬叶吊兰(《广西中草药》)。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吊兰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

  • 华细辛

    药材名称华细辛拼音Huá Xì Xīn英文名Siebold Wildginger Herb别名大药、白细辛、马蹄香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

  • 绿豆芽

    《中药大辞典》:绿豆芽药材名称绿豆芽拼音Lǜ Dòu Yá别名豆芽菜(《本草汇言》)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性味甘,寒。①《纲目》:"甘,

  • 《中药大辞典》:酱药材名称酱拼音Jiànɡ出处《别录》来源系用面粉或豆类,经蒸罨发酵,加盐、水制成的糊状物。化学成分酱以大豆或面粉为主要原料,每100克酱的一般化学组成如下:㈠豆瓣酱水分39

  • 鼠妇画眉草

    药材名称鼠妇画眉草拼音Shǔ Fù Huà Méi Cǎo英文名thalia lovegrass别名鱼串草出处始载于《广东药用植物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鼠妇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

  • 粟芽

    《中药大辞典》:粟芽药材名称粟芽拼音Sù Yá别名蘖米(《别录》),粟蘖(《本草衍义》)。出处《纲目》来源为粟的发芽颖果。将粟谷入水中浸透,捞出置筐内,上盖稻草,每日洒水4~5次,

  • 桉树果

    药材名称桉树果拼音ān Shù Guǒ别名洋草果、楠桉果、桉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采收和储藏:夏季或冬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