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盐麸子

盐麸子

《中药大辞典》:盐麸子

药材名称盐麸子

拼音Yán Fū Zǐ

别名叛奴盐(《开宝本草》),盐肤子、盐梅子、盐梂子(《纲目》),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假五味子、油盐果(《南宁市药物志》)。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果实

原形态盐肤木(《正字通》),又名:糒木(《山海经》),酸柿、酢桶(《本草拾遗》),盐麸树(《开宝本草》),肤木(《木草图经》),木盐(《通志》),天盐(《灵草篇》),五糒、盐肤子木(《纲目》),盐霜柏(《生草药性备要》),枯盐萁(《宁乡县志》),夫烟树(《田居蚕室录》),滨盐肤木、盐灰木、五倍子树、泡木树、山杜仲、飞天蜈蚣、破凉伞、报木树、铈林盐、猴盐柴、盐白木、姑桶甏、盐子树、莲蓬柴、盐树苗、乌烟桃、麸杨树、芙连树、盐酸树、女木、五倍柴。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米。树皮灰褐色,有无数皮孔和三角形的叶痕,冬芽有灰黄色的绒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具小叶7~13,总叶柄和叶轴有显著的翅,小叶无柄,卵形以至卵状椭圆形,长6~12厘咪,宽4~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以至楔形,边缘有粗而圆的锯齿,下面具棕褐色柔毛。圆锥花序顶生,序梗密生棕褐色柔毛;花小,杂性,两性花的萼片5,广卵形,先端钝;花瓣5,乳白色,倒卵状长椭圆形,边缘内侧基部具柔毛;雄蕊5,花药黄色,丁字着生,花丝黄色;雌蕊较雄蕊短,子房上位,花柱3,柱头头状;雄花略小,中央有退化子房。核果近扁圆形,横径约5毫米,红色,被短细柔毛。花期8~9月。果熟期10月。

本植物的根(盐麸子根)、根皮(盐麸根白皮),树皮(盐麸树白皮)、叶(盐麸叶)、花(盐麸木花)、幼嫩枝苗(五倍子苗)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为我国中南和西南常见的野生阳性树。分布东北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化学成分盐麸子含鞣质50~70%,也有高达80%的,主为五-间双没食子酰-β-葡萄糖,尚有游离没食子酸2~4%及脂肪、树脂、淀粉。有机酸如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预试有黄酮甙。

性味酸,凉。

①《开宝本草》:"味酸,微寒,无毒。"

②《纲目》:"酸咸,微寒,无毒。"

功能主治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治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顽癣,痈毒,头风白屑。

①《本草拾遗》:"主头风白屑。"

②《开宝本草》:"除痰饮瘴疟,喉中热结,喉痹,止渴,解酒毒,黄疸,天行寒热,痰嗽,变白,生毛发。"

③《纲目》:"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

④《本草求原》:"治下血、血痢,功同五倍。"

⑤《野生药植图说》:"洗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年久顽癣:盐麸本子、王不留行。焙干研末,麻油调搽。(《湖南药物志》)

②治痈毒溃烂:盐肤木子和花捣烂,香油调敷。(《湖南药物志》)

③治肺虚久嗽胸痛:盐肤木干果研末。每晨服一至三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纲目》:"盐麸子,咸能软而润,故降火化痰消毒;酸能收而涩,故生津润肺止痢。肾主五液,入肺为痰,入脾为涎,入心为汗,入肝为泪,自入为唾,其本皆水也。盐麸、五倍先走肾肝,有救水之功,所以痰涎、盗汗、风湿、下泪、涕唾之证,皆宜用之。"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盐麸子

药材名称盐麸子

拼音Yán Fū Zǐ

英文名Fruit of Chinese Sumac

别名盐麸子、叛奴盐、盐梅子、木附子盐肤木子、假五味子、油盐果、乌酸桃、红叶桃、红盐果、盐酸果、盐酸白

出处出自《开宝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us chinensis Mill.[Schinus indicus Burm.;Rhus semialata Murr.;R.java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10月采收成熟地时实,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盐肤木,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及柄常有翅;小叶5-13,小叶无柄;小叶纸质,多形,常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cm,宽3-7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具粗锯齿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圆锥花序宽大,顶生,多分枝,雄花序长30-40cm,雌花序较短,密被锈色柔毛;花小,杂性,黄白色;雄花花萼裂片卵形,长约1mm,花瓣倒卵形状长圆形,长约2mm,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花药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mm,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mm;花盘无毛;子房卵形,长约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略压扁,径约4-5mm,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2300m的石灰山灌丛、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化学成分盐肤子含鞣质50%-70%,也有高达80%的,主要为五-间双没食子酰-β-葡萄糖(penta-m-digalloyl-β-glucose),尚有游离没食子酸(gallic acid)及脂肪、树脂、淀粉。有机酸有苹果酸(mal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枸橼酸(citric acid)等。

性味味酸;咸;性凉

功能主治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主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顽癣;痈毒;头风白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年久顽癣:盐麸木子、王不留行。焙干研末,麻油调搽。(《湖南药物志》)②治痈毒溃烂:盐肤木子和花捣烂,香油调敷。(《湖南药物志》)③治肺虚久嗽胸痛:盐肤木干果研末。每晨服一至三钱,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头风白屑。

2.《开宝本草》:除痰饮瘴疟,喉中热结,喉痹,止渴,解酒毒,黄疸,天行寒热,痰嗽,变白,生毛发。

3.《纲目》: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肾,消毒,止痢收汗。治风湿,眼病。

4.《本草求原》:治下血、血痢,功同五倍。

5.《野生药植图说》:洗疮。

6.《纲目》:盐麸子,咸能软而润,故降火化痰消毒;酸能收而涩,故生津润肺止痢。肾主五液,入肺为痰,入脾为涎,入心为汗,入肝为泪,自入为唾,其本皆水也。盐麸、五倍先定肾肝,有救水之功,所以痰涎、盗汗、风湿、下泪、涕唾之证,皆宜用之。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盐麸木花

    《中药大辞典》:盐麸木花药材名称盐麸木花拼音Yán Fū Mù Huā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漆树种植物盐肤木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功能主治治鼻疳

  • 田螺

    《全国中草药汇编》:田螺药材名称田螺拼音Tián Luó别名大田螺来源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田螺Viviparus chinensis (Gray),以外壳、肉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

  • 毛叶石楠根

    药材名称毛叶石楠根拼音Máo Yè Shí Nán Gēn别名邓向观根(《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毛叶石楠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毛

  • 蜂窝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蜂窝草药材名称蜂窝草拼音Fēnɡ Wō Cǎo别名打毒金来源唇形科绣球防风属植物蜂窝草Leucas zeylanica (L.) R. Brown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切碎,鲜用或

  • 鳢鱼肠

    《中药大辞典》:鳢鱼肠药材名称鳢鱼肠拼音Lǐ Yú Chánɡ出处《别录》来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肠。功能主治《日华子本草》:"以五味炙,贴痔瘘及蚛骭,良久即去之。"

  • 鹅涎

    《中药大辞典》:鹅涎药材名称鹅涎拼音é Xián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唾液。功能主治①《本草蒙筌》:"治误吞稻刺塞喉。"②《纲目拾遗》:"

  • 曲毛露珠草

    药材名称曲毛露珠草拼音Qǔ Máo Lù Zhū 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曲毛露珠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caea hybrida Hand.-Mazz.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全草

  • 日照飘拂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日照飘拂草药材名称日照飘拂草拼音Rì Zhào Piāo Fú Cǎo别名眉毛草、地毛、牛毛草、田岸毛、牛毛毡、水虱草来源莎草科日照飘拂草Fimbri

  • 草本威灵仙

    药材名称草本威灵仙拼音Cáo Běn Wēi Línɡ Xiān别名九盖草、狼尾巴花、九节草、山鞭草、草玉梅、九轮草、斩龙剑、秆杆升麻、草龙胆、山红花、二郎箭出处本品是从宋代至清代药用威灵仙品种之一。

  • 细葛缕子

    药材名称细葛缕子拼音Xì Gě Lǚ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细葛楼子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um acrui L.f. gracile(Lindl.)Woff[C.gracile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