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白山苔

白山苔

《中药大辞典》:白山苔

药材名称白山苔

拼音Bái Shān Tái

出处《吉林中草药》

来源杜鹃花科植物细叶杜香。全年可采,阴干,或采鲜叶熬膏。

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达50厘米。多分枝,幼枝密生黄褐色绒毛。叶互生,密集;近革质;线形,长约1.5~3.5厘米,宽1.5~2.5毫米,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褐色绒毛,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凸起,嫩枝、幼叶及花序上生有黄色粒状腺体。伞房花序生于前-年生枝顶;花白色,花梗细,长1~2厘米,密生褐色绒毛;花萼5裂,宿存;花冠5深裂,裂瓣长卵形;雄蕊10;花柱细长,宿存。蒴果卵形,生褐色细毛,由基部开始向上方开裂。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苔藓类水甸子内或湿润的山坡上。分布我国东北与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细叶杜香的叶、根含鞣质1.42~6.73%,挥发油0.36~2.59%(干重)

药理作用用水汽蒸馏所得之棕黄色挥发油,能抑制兔、蛙的呼吸及运动反应,并增加兴奋性,最后导致呼吸及心跳的停止,以上作用皆属中枢性。对离体蛙心、兔小肠及子宫具有对肌肉的直接抑制作用。对骨胳肌及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以其叶作饮料,据云有强壮作用。

功能主治调经。治月经不调,不孕,胃溃疡。

复方①治月经不调,不孕:白山苔叶适量,水煎过滤,浓缩成膏,酌情内服。

②治胃溃疡:白山苔三钱,水煎,日服二次。(功用主治以下出《吉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白山苔

药材名称白山苔

拼音Bái Shān Tái

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细叶杜香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dum palustre L.var. angustum N.Bus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阴干。

原形态常绿小灌木,高40-50cm。树皮灰褐色;多分枝,幼枝密生黄褐色绒毛。单叶互生,密集;叶片近革质,线形,长1.5-3.5cm,宽1.5-2.5.Mm,上面深绿色,下面密被褐色绒毛,边缘反卷,中脉在上面凹下,在下面凸起,嫩枝、幼叶及花序上生有黄色粒状腺体。伞房花序生在前一年的枝顶;花梗细,长1-2cm,密生褐色绒毛;花萼5裂,宿存;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长卵形;雄蕊10枚;花柱细攻,宿存。蒴果卵形,具褐色细毛,由基部向上开裂。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湿润的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为东北及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细叶杜香干叶中含精油1.52%。油中酚类成分占2.15%,萜类组分中鉴定出α-和β-蒎烯(pinene),△3-蒈烯(△3-carene),柠檬烯(limonene),桉叶素(cineole)和对-聚伞花素(p-cymene)[1]。

药理作用用水汽蒸馏所得之棕黄色挥发油,能抑制兔、蛙的呼吸及运动反应,并增加兴奋性,最后导致呼吸及心跳的停止,以上作用皆属中枢性。对离体蛙心、兔小肠及子宫具有对肌肉的直接抑制作用。对骨胳肌及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以其叶作饮料,据云有强壮作用。

性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肝;胃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化痰止咳。主月经不调;胃溃疡;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熬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扁蕾

    《全国中草药汇编》:扁蕾药材名称扁蕾拼音Biǎn Lěi别名沼生扁蕾来源龙胆科扁蕾属植物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 (Munro) Ma [Gentianella paludo

  • 大九节铃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九节铃药材名称大九节铃拼音Dà Jiǔ Jié Línɡ别名艾叶酸蔹藤、牛角天麻、铜皮铁箍来源葡萄科大九节铃Ampelocissus artemis

  • 诃子叶

    《中药大辞典》:诃子叶药材名称诃子叶拼音Hē Zǐ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叶片。化学成分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还含鞣质约10%。功能

  • 青葙

    《中药大辞典》:青葙药材名称青葙拼音Qīnɡ Xiānɡ别名草蒿、萋蒿(《本经》),昆仑草(《唐本草》),野鸡冠、鸡冠苋(《纲目》),狼尾巴果、鸡冠菜、土鸡冠(《江苏植药志》),狐狸尾、指天笔(《南宁

  • 熊尾草

    药材名称熊尾草拼音Xiónɡ Wěi Cǎo别名两广直管花、杂发直管草、当芽、山薄荷、蛇头花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石生鸡脚参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thosiphon marmoritis

  • 野靛

    药材名称野靛来源报春花科野靛Lysimachia decurrens G. Forst. var. acroadenia Makino [L. acroadenia Maxim.], 以叶或地上部分入

  • 波棱瓜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波棱瓜子药材名称波棱瓜子拼音Bō Lénɡ Guā Zǐ别名色吉美多[藏语]来源葫芦科波棱瓜子Herpetospermum caudigerum Wall.,以种子入药。

  • 海南三七

    药材名称海南三七拼音Hǎi Nán Sān Qī别名山田七、圆山奈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海南三七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aempferia rotund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茎

  • 木馒头

    《中药大辞典》:木馒头药材名称木馒头拼音Mù Mán Tou别名木莲(《本草拾遗》),水馒头(《岭外代答》),鬼馒头(《纲目》),蔓头萝(《生草药性备要》),凉粉果、木铎,桔杷、文

  • 红对节子

    《中药大辞典》:红对节子药材名称红对节子拼音Hónɡ Duì Jiē Zǐ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卵叶荚蒾的根。原形态卵叶荚蒾,又名:藤草、高梁花。直立灌木。小枝平滑无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