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牛蒡根

牛蒡根

《中药大辞典》:牛蒡根

药材名称牛蒡根

拼音Niú Bànɡ Gēn

别名恶实根(《别录》),鼠粘根(《延年方》),牛菜(《本草衍义》)。

出处《药性论》

来源菊科植物牛蒡,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净晒干。

性状根呈纺锤状,肉质而直,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内呈黄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性味苦,寒。

①《纲目》:"苦,寒,无毒。"

②《分类草药性》:"味甜,性刚。"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涩,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功能主治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①《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②《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③《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症瘕,冷气。"

④《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⑤《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⑦《四川中药志》:"治疥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敷、熬膏涂贴或煎水洗。

复方①治热攻心,烦躁恍惚:牛蒡根捣汁一升,食后分为三服。(《食医心镜》)

②治头面忽肿,热毒风内攻,或手足头面赤肿,触着痛:牛蒡子根洗净烂研,酒煎成膏,摊在纸上,贴肿毒,仍热酒调下,一服肿止痛减。(《斗门方》)

③治反花疮,并治积年诸疮:牛蒡根热捣,和腊月猪脂封上。(《千金方》)

④治喉中热肿:鼠粘根(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四服。忌蒜、面。(《延年方》)

⑤治头晕痛:牛蒡子根四两,老人头(酒洗)一两,熬水服。(《重庆草药》)

⑥治热毒牙痛,齿龈肿痛不可忍:牛蒡根一斤,捣汁,入盐花一钱,银器中熬成膏,每用涂齿龈上,重者不过二、三度。(《圣惠方》)

⑦治痔疮:牛蒡子根、漏芦根,嫩猪大肠服。(《重庆草药》)

⑧治瘿:鼠粘草根汤洗,细切除皮者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四、五里一服,宜服六剂。(《救急方》)

⑨治耳卒肿:牛蒡根净洗细切,捣绞取汁一升,于银锅中熬成膏,涂于肿上。(《圣惠方》)

⑩治虚弱脚软无力:牛蒡子根炖鸡、炖肉服。(《重庆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牛蒡根

药材名称牛蒡根

拼音Niú Bànɡ Gēn

英文名Great Burdock Achene, Root of Great Burdock

别名恶实根、鼠粘根、牛菜

出处出自《药性论》。《本草拾遗》:恶实根,蒸,暴干,不尔令人欲吐。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ctium lappa L.

采收和储藏:10月间采挖2年以上的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牛蒡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关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性状性状鉴别 呈纹锤形,肉质而直立。皮部黑褐色,有皱纹,内呈共同白色。味微苦而性粘。

化学成分含愈创木内酯类化合物:牛蒡种噻吩-α(lap-paphen-a),牛蒡种噻-b(lappaphen-b)[1]。又含硫炔类化合物,牛蒡酮(arctinone)a、b,牛蒡醇(arctinol)a、b,牛蒡醛(arctinal)、牛蒡酸(arctic acid)b、c,牛蒡酸b甲酯(methyl arctate b)-1,11-十三碳二烯-3,5,7,9-四炔[(11E)-1,11-tridecadien-3,5,7,9-tetrayne],(3E,11E)-1,3,11-十三碳三烯-5,7,9-三炔[(3E,11E)-1,3,11-tridecatrien-5,7,9-triyen],(3E)-3-十三碳烯-5,7,9,11-四炔-1,2-环氧化合物[(3E)-3-tridecen-5,7,9,11-tetrayne-1,2-epoxide],(4E、6E、12E)-4,6,12-十四碳-8,10-二炔-1,3-二乙酸酯[(4E、6E、12E)-4,6,12-tetradecatrie]-8,10-二炔-1,3-二炔-1,3-二乙酸酯[(4E,6E)]-4,6-tetradecadien-8,10,12-triyn-1,3-diyl diac-etate],(4E,6Z)-4,6-十四碳二烯-8,10,12-三炔-1,3-二乙酸酯[(8Z,15Z)-十七碳-1,8,15-三烯-11,13-二炔[(8Z,15Z)-heptadeca-1,8,15-trien-11,13-diyn][3]。(S)-12,13-环氧-2,4,6,8,10-十三碳烯-3,5,7,9,11-五炔(1-tridecen-3,5,7,9,11-pentayne)[4]。根中的挥发性成分有: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 lactone),去氢二氢木香内酯(dehydrodihydrocostus lactone),3-辛烯酸(3-octenoic acid),3-已烯酸(3-hexenoic acid),2-甲基丙酸(2-methy propionic acid),2-甲基丁酸(2-methylbu-tyric acid),2-甲氧基-3-甲基吡嗪(2-methoxy-3-methylpyrazine),苯乙醛(phenyacetaldehyde),苯甲醛(benzaldehyde),丁香烯(caryophyllene),1-十七碳烯(1-heptadecene),1-十五碳烯(1-pen-tadecene)等成分[5]。还含多种挥发性有机酸[6],此外,还含α,β-香树酯醇(α,β-amyrin),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φ-蒲公英甾醇(φ-taraxa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7]。

药理作用1.促生长作用 牛蒡根制备的天然食用纤维(di-etary fiber.DF),不同比例地加入含有中毒剂量的苋紫(ama-ranth)的基础饮食中,喂饲断奶大鼠,结果使大鼠成长加速,并超过单用基础饮食组大鼠[1]。

2.其他作用 用二氯甲烷和乙醇,从朱蒡根中分离得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2]。此外,还有抗菌及抗真菌作用[3]。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归肺;经心

功能主治散风热;消毒肿。主风热感冒;头痛;咳嗽;热毒而肿;咽喉肿痛;风湿痹痛;症瘕积块;痈疖恶疮;痔疮脱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捣汁;工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熬膏涂;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拾遗》:“恶实根,蒸暴干,不尔,令人欲吐。”

各家论述1.《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2.《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3.《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症瘕,冷气。

4.《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5.《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6.《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7.《四川中药志》:治疥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断肠草

    药材名称断肠草拼音Duàn Chánɡ Cǎo别名钩吻、大茶药、大炮叶、黄花苦蔓、黄猛菜来源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 (Gardn. et Cha

  • 鹈鹕脂油

    《中药大辞典》:鹈鹕脂油药材名称鹈鹕脂油拼音Tí Hú Zhī Yóu出处《纲目》来源为鹈鹕科动物斑嘴鹈鹕的脂肪所熬之油。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鹈鹕嘴"条

  • 水芦荻根

    《中药大辞典》:水芦荻根药材名称水芦荻根拼音Shuǐ Lú Dí Gēn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卡开芦的根茎。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卡开芦,又名:水竹、过江

  • 金针菜

    《中药大辞典》:金针菜药材名称金针菜拼音Jīn Zhēn Cài别名萱草花、川草花(《救荒本草》),宜男花(《滇南本草》),黄花菜、鹿葱花(《纲目》),萱萼(《随息居饮食谱》)。出处《滇南本

  • 石刁柏

    《中药大辞典》:石刁柏药材名称石刁柏拼音Shí Diāo Bǎi英文名Radix Asparagi officinalis别名小百部、山文竹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石刁柏Asparagus offi

  • 朱砂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朱砂根药材名称朱砂根拼音Zhū Shā Gēn别名大罗伞、大凉伞、珍珠伞、凉伞遮珍珠、高脚金鸡、凤凰肠、豹子眼睛果、铁凉伞、开喉箭、山豆根[湖南、福建、云南]来源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

  • 蜢臂兰

    药材名称蜢臂兰拼音Měnɡ Bì Lán别名鸡腿莲、过天涯、落山脚、山槟榔、上石虾、石壁风、老虎牙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半柱毛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a corneri Reichb.f

  • 杜梨

    药材名称杜梨拼音Dù Lí别名棠梨、海棠梨、野梨子、土梨来源蔷薇科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unge,以树皮、果实入药。生境分部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

  • 青羊肝

    药材名称青羊肝拼音Qīnɡ Yánɡ Gān来源偶蹄目牛科青羊Naemorhedus goral Hardwicke,以肝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治夜盲症。用法用量焙干研末服。摘录《全国

  • 川榛

    药材名称川榛别名木里仙来源榛科川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 ex Bess. var. sutchuensis Franch.,以果实入药。生境分部中南及西南各省。性味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