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海鳗头

海鳗头

药材名称海鳗头

拼音Hǎi Mán Tóu

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鳗科动物海鳗的头。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raenesox cinereus(Forskal)

采收和储藏:捕后,剁下头,洗净,鲜用。

原形态海鳗,体长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50cm以上,大者长100cm以上重达10-20kg以上。头尖长。吻突出,尖端下突如小钩状。眼大,近圆形,眼间隔微隆起。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短管状;后鼻孔圆形,口大,上颌突出,略长于下颌,两颌牙强大而锐利,均为3行,前端均有大型犬牙,上颌有8-16个;下颌为6-7个,下颌外行牙不向外倾斜。犁骨中间一行有10-15个大扁牙,牙基部前后各有1小尖牙。鳃孔宽大。肛部位于体中部偏前。体光滑无鳞。侧线孔明显。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稍前上方。有胸鳍无腹鳍。背、臀在后方和尾鳍连接。体背侧银灰色。大型个体暗褐色。腹侧乳白色。背、臀、尾鳍边缘均黑色,胸鳍灰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常栖息于底质为江泽沙泥或岩礁的海区,一般水深50-80m。食性贪,常以虾、蟹、鱼类及头足类为食。产卵期在4-7月;南海于6-7月,怀卵量100万万粒,卵球形,径1.6-1.7mm。仔稚鱼发育过程中能变态。有季节性回游,如福建、浙江沿海的海鳗于春夏北上生殖;秋冬南下越冬。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功能主治散风止痛;生肌敛疮。主妇产后头风;头晕;中风头痛;外阴溃疡久不收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个。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铁华粉

    《中药大辞典》:铁华粉药材名称铁华粉拼音Tiě Huá Fěn别名铁胤粉(《日华子本草》),铁艳粉、铁霜(《纲目》)。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铁与醋酸作用后生成的锈末。制法《开宝本草》:&qu

  • 九节莲

    药材名称九节莲别名光叶崖爬藤、红五加、五爪龙、走游草、毛五加、藤五甲、上树蜈蚣、五加皮、铜丝绊、钝叶崖爬藤来源葡萄科九节莲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 P

  • 由跋

    药材名称由跋拼音Yóu Bá别名小南星(《植物名实图考》)。出处《别录》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由跋的块茎。夏季采挖,去掉残茎、须根及外皮,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80厘米。地下块茎

  • 狗蚁草

    药材名称狗蚁草别名链夹豆、练夹豆、小号野花生、山花生来源豆科狗蚁草Alysicarpus vaginalis (L.) DC.[A. mummulariaefolius DC.],以全草、根、叶入药。

  • 黄水茄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水茄药材名称黄水茄别名黄果珊瑚、野茄、丁茄、黄天茄来源茄科茄属植物黄刺茄Solanum coagulans Forsk.[S. sanctum L.],以根、叶及果入药。夏秋采根

  • 云南希草

    药材名称云南希草拼音Yún Nán Qiàn Cǎo别名小茜草(《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云南希草的根或全草。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

  • 白刺花

    《中药大辞典》:白刺花药材名称白刺花拼音Bái Cì Huā别名白花刺(《贵州草药》),苦刺花(《文山中草药》)。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白刺花的根。夏季采收。原形态矮小灌木

  • 柳兰叶风毛菊

    药材名称柳兰叶风毛菊拼音Liǔ Lán Yè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ll-grass of Willowweedleaf Saussurea出处始载于《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柳叶菜

  • 珊瑚冬青

    药材名称珊瑚冬青拼音Shān Hú Dōnɡ Qīnɡ别名野白醋叶、红果冬青来源冬青科珊瑚冬青Ilex corallina Franch.,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江西、湖北、四川、贵州。性味

  • 亚泵礴

    药材名称亚泵礴拼音Yà Bènɡ Bó别名咀签、下果藤。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越南咀签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ouania leptostachya DC.var.tonkinensis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