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油头草

油头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油头草

药材名称油头草

别名鱼眼草、无喙齿冠草

来源菊科油头草Myriactis nepalensis Less.,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味微辛,凉。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主治痢疾,肠炎,慢性中耳炎,牙痛,关节肿痛。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油头草

药材名称油头草

拼音Yóu Tóu Cǎo

别名山羊梅、大鱼眼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圆舌粘冠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aceis nepalensis Les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晾干。

原形态圆舌粘冠草 多年生草本,通常粗壮,高达1m。根茎短而横走。茎直立,全株无毛,分枝斜升。基生叶及茎下部的叶较大,间或浅裂或深裂,两侧裂片1-2对,极少3对,叶柄长达10cm;中部茎叶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4-10cm,宽2.5-4.5cm,边缘有大锯齿或圆锯齿,下部沿叶柄下延成具翅的叶柄,柄基扩大贴茎;上部茎叶渐小,渐无柄,基部扩大贴茎或耳状抱茎;全部叶上面无毛,下面沿脉有极稀疏的短柔毛。头状花序球形或半球形,径1-1.5cm,单生茎顶或枝端,多数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或伞房状圆锥花序;总苞片2-3层,几等长,外面被微柔毛;外围舌状雌花多层;舌片圆形,长宽相当,先端圆形或微凹;中央有少数两性管状花,檐部宽钟状,先端4齿裂。瘦果压扁,无喙,边缘脉关加厚,先端有粘质分泌物;无冠毛。花期4-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50-3400m的山坡山谷林缘、林下,灌丛中,或近水潮湿地或荒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味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秀疹;止痛。主痢疾;肠炎;中耳炎;麻疹透发不畅;牙痛;关节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叶底珠

    药材名称叶底珠拼音Yè Dǐ Zhū别名一叶萩、狗杏条、花菷条、山扫条、老米饮、假金柑藤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叶底珠Securinega suffruticosa (Pall.)Rehd.,以叶及

  • 猫人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人参药材名称猫人参拼音Māo Rén Shēn别名猫气藤、沙梨藤、糯米饭藤来源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镊合猕猴桃Actinidia valvata Dunn,以根入药。夏秋

  • 山枇杷根

    《中药大辞典》:山枇杷根药材名称山枇杷根拼音Shān Pí Pá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冬青科植物山枇杷的根。功能主治治崩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摘录《中药大辞

  • 高粱乌米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粱乌米药材名称高粱乌米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黑粉科轴黑粉属植物高粱黑粉菌Sphacelotheca sorghi (Link) Clint.和长轴高粱黑粉菌S. cruenta (K

  • 广石豆兰

    药材名称广石豆兰拼音Guǎnɡ Shí Dòu Lán别名单叶岩珠、岩枣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广东石豆兰的假鳞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 Sc

  • 南瓜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南瓜子药材名称南瓜子拼音Nán Guā Zǐ别名北瓜子、窝瓜子来源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的种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实,取出种子,

  • 走马胎叶

    《中药大辞典》:走马胎叶药材名称走马胎叶拼音Zǒu Mǎ Tāi Yè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走马胎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走马胎"条。性味《陆

  • 荠宁

    药材名称荠宁来源唇形科石荠宁属植物荠宁Mosla grosseserrata Maxim.[Orthodon grosseserratus (Maxim.) Kudo],以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 蔓草虫豆

    药材名称蔓草虫豆别名止血草、水风草、地豆草、山地豆草、假地豆草来源豆科蔓草虫豆Atylosia scarabacoides (L.) Benth.[Catharospermum scarabaeoid

  • 天葵

    药材名称天葵拼音Tiān Kuí别名紫背天葵(《雷公炮炙论》),雷丸草(《外丹本草》),夏无踪(《植物名实图考》),小乌头(《植物学大辞典》),老鼠屎草(《江苏植药志》),旱铜钱草(《湖南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