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汉中防己

汉中防己

《全国中草药汇编》:汉中防己

药材名称汉中防己

拼音Hàn Zhōnɡ Fánɡ Jǐ

别名木香

来源马兜铃马兜铃属植物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emsl.的。春秋采,洗净晒干。

性味苦、辛,寒。

功能主治利湿消肿,祛风止痛,降血压。用于小便不利,水肿,风湿关节疼痛,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汉中防己

药材名称汉中防己

拼音Hàn Zhōnɡ Fánɡ Jǐ

英文名Radix Aristolochiae Heterophyllae

别名防己、青木香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emsl.的。春、秋季挖根,刮去外皮,晒干。

原形态缠绕藤本。茎幼时密被棕褐色绒毛。叶互生,心形或卵状心形,先端钝或短尖,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均被白色柔毛;叶柄细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密被灰棕色柔毛,中部有一心形苞片;花被黄色,外被长硬毛,中部收缩而弯曲,先端3裂,灰紫色;雄蕊6,贴生于花柱体周围;子房下位。蒴果长圆柱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灌丛中。主产陕西。

性状根圆柱形而弯曲,长8~15cm,直径2~3cm。表面浅棕黄色,残留的栓皮灰褐色,较平坦。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粉性。味苦涩,鲜品具有特异香气。

化学成分马兜铃酸A、B及尿囊素等。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汉中防己

药材名称汉中防己

拼音Hàn Zhōnɡ Fánɡ Jǐ

别名防己、解离、木防己、解燕、石解。

出处防己始载于《本经》。《本经》谓其"一名解离。"《别录》称:"文如车辐理解者良。生汉中川谷,二、八月采根,阴干。"《吴普本草》曰:"木防己一名解离......如葛茎,蔓延如芄,白根,外黄似桔梗,内黑文如车辐解。二月、八月、十月采根。"李当之所述,与此基本相似。可知,我国汉魏以前所使用的防己,又名木防己,产汉中,用根,具有内有黑纹如车幅解的特征。至唐代,《新修本草》云:"防己本出汉中者,作车幅解,黄实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ld.f.heterophylla(Hemsl.)S.M.Hwang[A.heterophylla Hems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根,洗净,切段,粗者纵切两瓣,晒干。

原形态异叶马兜铃木质缠绕藤本,长约2-3m。茎多分枝,幼枝密生淡褐色短茸毛,老枝疏生短柔毛,有浅纵沟;芽小,密生褐色柔毛,叶卵圆形或卵状心形,长3-8cm,宽2-7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心形,两侧耳状下垂,全缘,上面绿色,密被茸毛,下面灰绿色,密被褐色绒毛。花单生叶腋;花梗长3-4cm,中部以下包围一长宽各约lcm的圆形苞片;花被管烟斗状,黄色,外被细硬毛,内面无毛,中部以上弯曲处膨大,长约2.5cm,缘部灰紫色,3裂,裂片宽卵形,近平展;雄蕊几无花丝,贴生于花柱体上;花柱肉质,先端6裂;子房柱状,外密被褐色硬毛。蒴果长圆状圆柱形,长4-7cm,室间开裂。种子三角状卵圆形,腹面具凹沟,脐部有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中和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疏林中和山坡灌丛中。

性状1.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略弯曲,长4-15cm,直径1.5-3cm,栓皮多已除去,显浅棕黄色,残存的栓皮灰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粉性,皮部较厚,木部可见放射状车辐纹,从中央向外作二歧或三歧分叉。气微弱,味苦涩。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残留木栓层为10-20列扁平多角形细胞,棕褐色,排列不整齐。皮层为30-50余列薄壁细胞,外侧细胞多切向延长。韧皮部散有石细胞,形状不规则。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纤维众多。射线宽3-20余列细胞,呈辐射状。髓部薄壁细胞类圆形。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化学成分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尿囊素(allantoin),马兜铃酸(aristolochicacid)A和木兰花碱(magnoflorine)。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作供试溶液,另取马兜铃酸0.4mg,加甲醇2ml,溶解后制成对照品溶液。取上述两溶液备10m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庚烷-氯仿-醋酸(6:6:28: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于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性味苦;辛;寒

归经膀胱;肾;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清热利水。主风湿关节疼痛;湿热肢体疼痛;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湿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注意本品性味苦寒,不宜过量服用,以免损伤胃气。食欲不振,体弱阴虚患者慎服。孕妇禁服。《本草述钩元》:"大苦大寒能伤胃,凡胃虚阴虚肾虚,小水不利及胎前产后,血虚,虽有下焦湿热慎毋用之,误则为害非细。"

备注汉中防己在古代为防己之一种。而历代本草所述防己的品种及其功效主治常混杂难分。因此,有关汉中防己的部分本草文献以及临床应用、附方等内容,可参见防己防己条。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间骨牌蕨

    药材名称中间骨牌蕨拼音Zhōnɡ Jiān Gǔ Pái Jué别名石瓜米、仙人指壳、金星蕨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中间骨牌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dogrammitis inter

  • 鬣羚骨

    药材名称鬣羚骨拼音Liè Línɡ Gǔ英文名Bone of mane antelope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鬣羚的四肢骨。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ricornis

  • 红田乌草

    药材名称红田乌草拼音Hónɡ Tián Wū Cǎo别名红节节草出处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苋科植物红莲子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一年生柔弱草本。茎红色

  • 松木皮

    《中药大辞典》:松木皮药材名称松木皮拼音Sōnɡ Mù Pí别名赤松皮(《千金方》),赤龙鳞(《永类钤方》),赤龙皮(《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树皮

  • 胡芦巴

    药材名称胡芦巴拼音Hú Lú Bā别名葫芦巴(侯宁极《药谱》),苦豆(《饮膳正要》),芦巴(《本草原始》),胡巴(《本草求真》),季豆(《东北药植志》),小木夏、香豆子(《新疆中草

  • 麋肉

    《中药大辞典》:麋肉药材名称麋肉拼音Mí Ròu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肉。性味①《食性本草》:"大热。"②《饮膳正要》:"味甘,温,无

  • 虎耳还魂草

    《中药大辞典》:虎耳还魂草药材名称虎耳还魂草拼音Hǔ ěr Hái Hún Cǎo别名还魂草、九倒生(《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珊瑚苣苔的全草。秋后

  • 骡宝

    《全国中草药汇编》:骡宝药材名称骡宝拼音Luó Bǎo来源奇蹄目马科骡♂Equus asinus L. x ♀ 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驴骡(鴃騠)♂

  • 晕药

    药材名称晕药来源蓼科晕药Polygonum chinense L. var. umbellatum Makin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益气行血,祛风解热。主治病后体

  • 厚叶沿阶草

    药材名称厚叶沿阶草别名达山来源百合科厚叶沿阶草Ophiopogon jaburan (Kunth) Lodd.,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性味微辛,微温。功能主治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主治风湿痹痛,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