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毛柄短肠蕨

毛柄短肠蕨

药材名称毛柄短肠蕨

拼音Máo Bǐnɡ Duǎn Chánɡ Jué

英文名Widened Twin-sorus Fern

别名贯众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毛柄短肠蕨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lantodia crinipes(Ching) Ching[Diplazium crinipes Ching]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1-1.5m。根茎直立,顶端和叶柄基部密被黄褐色、线形鳞片,长约1cm,边缘黑色,稍开展。叶簇生;叶柄长30-60cm,粗约5mm,直立,坚硬,禾秆色,上面有纵沟;叶片纸质,无毛,三角形,顶部渐尖并为羽状,长70-100cm,基部宽约80cm,二回羽状;羽片约8对,互生,斜向上,相距8-10cm,柄长4-5cm,基部1对最大,长圆状披针形,长达40cm,宽20-25cm,先端渐尖;小羽片10-20对,互生,柄长2-4mm,披针形,长达10cm,宽约2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边缘具圆齿或羽裂达1/3-1/2,裂片长圆形,斜向上,先端圆形或钝头或截形,略具细锯齿;每裂片有小脉4-5对,羽状,单一。孢子囊群线形,背生于小脉中部以下,在基部上侧小脉上的为双生,其余单一;囊群盖线形,膜质,褐色,宿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900m的林下溪边湿地或石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微苦;凉

归经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湿;驱虫。主肠炎;流感;肝炎;疮疖;肠道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微苦,性凉,有小毒。有清热解毒,祛湿、驱虫的功能。用于肠炎、流感、疮肿及肠道寄生虫。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獭胆

    《中药大辞典》:獭胆药材名称獭胆拼音Tǎ Dǎ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鼬科动物水獭的胆或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獭肝"条。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

  • 大昏鸡头

    药材名称大昏鸡头别名刺齿贯众、尖耳贯众、大叶兰黄、大叶鲁基来源蕨类鳞毛蕨科大昏鸡头Cyrtomium caryotideum (Wall.) Presl,以根状茎入药。生境分部陕西、甘肃、江西、湖北、

  • 柞树叶

    药材名称阿尔太多榔菊拼音ā ěr Tài Duō Lánɡ Jú别名太白菊、太白小紫菀来源菊科阿尔太多榔菊Doronicum altaicum Pallas [Crema

  • 龙须草

    《中药大辞典》:龙须草药材名称龙须草拼音Lónɡ Xū Cǎo别名野席草(《纲目拾遗》),野灯芯草、马棕根,野马棕、野灯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鬼尖头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灯心草(《

  • 黑络丸菌

    药材名称黑络丸菌拼音Hēi Luò Wán Jūn别名黑根须腹菌、黑络丸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腹菌科真菌黑络丸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izopgon piceus B

  • 威灵仙

    《中国药典》:威灵仙药材名称威灵仙拼音Wēi Línɡ Xiān英文名RADIX CLEMATIDIS别名铁脚威灵仙、百条根、老虎须、铁扫帚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

  • 天萝水

    药材名称天萝水拼音Tiān Luó Shuǐ别名丝瓜水(《中国药植图鉴》)。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茎中之汁。取丝瓜地上茎切断,将切口插入瓶中,放置一昼夜,即得。原形态

  • 伴蛇莲

    《中药大辞典》:伴蛇莲药材名称伴蛇莲拼音Bàn Shé Lián别名拳参、鸡爪大王、马蜂七(《广西药植名录》)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蓼科植物革叶蓼的根茎。秋季采挖,洗

  • 绒毛桢楠

    药材名称绒毛桢楠拼音Rónɡ Máo Zhēn Nán别名野枇杷、山枇杷、猴高铁、掠头柴、江南香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绒毛桢楠的根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hilus velutina Cha

  • 白脂麻

    药材名称白脂麻拼音Bái Zhī Má别名白油麻(《近效方》),白胡麻(《纲目》)。出处《本草衍义》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白色种子。化学成分种子含水分5.42%、油量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