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毛排钱草

毛排钱草

《中药大辞典》:毛排钱草

药材名称毛排钱草

拼音Máo Pái Qián Cǎo

别名排钱草、叠钱草(《南宁市药物志》),麒麟片(《广西中药志》)。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鳞狸鳞地上部分。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鳞狸鳞又名:连里尾树。

小灌木,高0.5~1.5米。茎、枝密被黄色绒毛。3出复叶,小叶披针形或矩圆形,顶端小叶较长,长5~6厘米,宽3~4厘米,先端钝或微缺,边缘浅波形,基部楔形或近圆形,侧生小叶较小,阔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4厘米,宽2~3厘米,基部偏斜;托叶1对,卵状披针形。圆锥花序顶生,长15~25厘米,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每一伞形花序隐藏于2个长1~3厘米的圆形、叶状的苞片内;花柄长2~3毫米,与萼同被短柔毛;萼5齿裂,外侧2裂齿愈合为1;花冠蝶形,白色,旗瓣倒卵圆形,翼瓣长方形,龙骨瓣较翼瓣为小;雄蕊10,2体;子房线形,密被绢状毛。荚果通常3节,长8~13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林旁荒地,山野小林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平。"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肺、脾二经。"

功能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散瘀消肿,去湿滞风热。治跌打,乳疮,咳血,血淋,小儿牙疳及月内锁喉,牙痛,头疮。"

②《广西中药志》:"治疳积,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治风湿骨痛:毛排钱草根四两,浸酒一斤。每服五钱至一两,并外擦痛处。(《广西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毛排钱草

药材名称毛排钱草

拼音Máo Pái Qián Cǎo

英文名Herb of Elegant Tickclover

别名排钱草、叠钱草、麒麟片。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鳞狸鳞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lodium elegans(Lour.)Desv.[Hedysarum eleans Lour.;Desmodium elegans(Lour.)Bent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鳞狸鳞 直立亚灌木,高0.5-1.5m。茎和枝均密被黄色绒毛。托叶1对,卵状披针形;三出得叶;叶片厚革质,披针形或长圆形,顶端小叶较大,长5-6cm,宽3-4cm,先端贺钝或微凹,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浅波状,两面均被绒毛,下面尤密,侧生小叶较小,阔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4cm,宽2-3cm。圆锥花序顶生,长15-25cm,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叶状苞片圆形,长1-3cm,伞形花序隐藏于内;小花梗长2-3mm;花萼筒状,被短柔毛,萼5齿裂,外侧2裂齿愈合为1;碟形花冠白色,旗瓣倒卵形,翼瓣长方形,龙骨瓣较翼瓣为小;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密被缉状毛。荚果通常3节,长8-13mm,密被银灰色绒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荒地林边、山野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味苦、涩、性平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散瘀消积;止血;清热下痢。主跌打瘀肿;衄血;咳血;血淋;风湿痹痛;慢性肝炎;湿热下痢;小儿疳积;乳痈;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南宁市药物志》:散瘀消肿,去湿滞风热,治跌打,乳疮,咳血,血淋,小儿牙疳及月内锁喉,牙痛,头疮。

2.《广西中药志》:治疳积,瘰疬。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全国中草药汇编》:苹药材名称苹拼音Pínɡ别名田字草、四叶草、四叶莲、四叶菜、四叶苹、十字草、破铜钱、水铜钱来源苹科苹属植物苹Marsilea quadrifolia L.,以全草入药。春

  • 翻背白草

    药材名称翻背白草别名白头翁来源蔷薇科翻背白草Potentilla turfosa Hand.-Mazz.,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贵州、云南。性味涩,凉。功能主治利湿,解毒,镇痛。主治痢疾,风湿痛。外用治

  • 牯牛卵囊

    药材名称牯牛卵囊拼音Gǔ Niú Luǎn Nánɡ出处《纲目》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睾丸及阴囊。化学成分主要含雄性激素睾丸甾酮,牛睾丸100公斤得10毫克。功能主治吴球:&q

  • 多花筋骨草

    药材名称多花筋骨草拼音Duō Huā Jīn Gǔ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Manyflower Bugle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多花筋骨草的全草。拉丁植物

  • 白土茯苓

    药材名称白土茯苓拼音Bái Tǔ Fú Línɡ别名白萆薢、白土苓、土茯苓、铁架子土茯苓、九牛力、千斤力、土萆薢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肖菝葜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terosmilax j

  • 芸薹

    药材名称芸薹拼音Yún Tái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Bird Rape别名胡菜、寒菜、薹菜、芸薹菜、薹芥、青菜、红油菜。出处出自《唐本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根、茎和

  • 山稗子根

    药材名称山稗子根拼音Shān Bài Zǐ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浆果苔草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ex baccans Nee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浆果

  • 土木贼

    药材名称土木贼拼音Tǔ Mù Zéi别名木贼(《滇南本草》),纤弱木贼、接骨蕨、马人参、笔塔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节节草、斗眼草、豆根草、锁眼草(《滇南本草》整理本),笔头草

  • 油鸭

    药材名称油鸭拼音Yóu Yā别名小鸊鷉、王八鸭子、水葫芦、刁鸭来源鸊鷉(Bì Tī)目鸊鷉科小鸊鷉Colymbus ruficollis Pallas,以肉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大部分

  • 双股箭

    《中药大辞典》:双股箭药材名称双股箭拼音Shuānɡ Gǔ Jiàn别名大一枝箭、小接骨丹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心叶兔耳风的根。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