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楮皮间白汁

楮皮间白汁

《中药大辞典》:楮皮间白汁

药材名称楮皮间白汁

拼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

别名谷枝汁(《近效方》),谷树汁、五金胶漆(《日华子本草》),构胶、楮树汁(《纲目》)。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茎皮部乳汁

性味《本草汇言》:"味甘,气平,无毒。"

功能主治治水肿,癣疾。

①《别录》:"疗癣。"

②《日华子本草》:"敷蛇、虫、蜂、蝎、犬咬。"

③《本草汇言》:"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取汁。外用:取汁涂。

复方①治天行后两胁胀满、水肿:谷枝汁服。(《近效方》)

②治小儿癣久不瘥:楮树白汁涂之。(《圣惠方》)

临床应用治疗红苔癣:用小刀割破谷树皮3~4分深,俟破口流出白稠汁,即取汁涂于患处。每日1~2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9例,痊愈4例,观察1年未见复发。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楮皮间白汁

药材名称楮皮间白汁

拼音Chǔ Pí Jiān Bái Zhī

别名五金胶漆、楮树白汁、构胶、楮树汁、楮树浆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树茎皮部的乳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L.) Vent.[Marus papyrifera L.]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割开树皮,流出乳汁开后取下。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4-16m。有乳汁。小枝粗壮,密生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5-10cm,密被柔毛;叶片膜质或纸质,阔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5.5-15(-20)cm,宽4-10(-15)cm,不分裂或3-5裂,尤以幼枝或小树叶较明显,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略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被粗伏毛,下面灰绿色,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为葇荑花序,直径l-1.5cm,总花梗长l-1.5cm;雄花具短柄,有2-3小苞片,花被4裂,基部合生,雄蕊4;雌花苞片棒状,被毛,花被管状,雌蕊散生于苞片间,花柱细长,线形,被短毛,具粘性。聚花果肉质,呈球形,直径约2cm,成熟时橙红色。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或村寨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杀虫解毒。主水肿;疥癣;虫咬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冲服。外用:适量,涂。

复方①治天行后两胁胀满、水肿: 彀枝汁服。 (《近效方》)②治小儿癣久不瘥: 楮树白汁涂之。 (《圣惠方》)[临床报道] 治疗红苔癣。用小刀割破彀树皮3~4分深,俟破口流出白稠汁,即取汁涂于患处。每日1~2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9例,痊愈4例,观察1未见复发。

各家论述1.《别录》:疗癣。

2.《日华子本草》:敷蛇、虫、蜂、蝎、犬咬。

3.《本草汇言》:利水消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乌蛇卵

    《中药大辞典》:乌蛇卵药材名称乌蛇卵拼音Wū Shé Luǎn别名蛇蛋(《四川中药志》)。出处《纲目》来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卵。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蛇"条。功能主治《纲

  • 水松枝叶

    药材名称水松枝叶拼音Shuǐ Sōnɡ Zhī Yè别名水松须、水松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杉科植物水松的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ptostrobus pensilis (Staunt.) Koch

  • 饿蚂蝗

    《全国中草药汇编》:饿蚂蝗药材名称饿蚂蝗拼音è Mǎ Huánɡ别名山豆根[贵州]、粘身草、胃痛草、红掌草来源豆科山绿豆属植物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e (D.

  • 九牛造茎叶

    药材名称九牛造茎叶拼音Jiǔ Niú Zào Jīnɡ Yè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大戟科植物九牛造的茎叶。功能主治止血,止痛,生肌。晒干研粉敷外伤;鲜者捣敷无名肿毒。摘录

  • 白粉藤

    药材名称白粉藤拼音Bái Fěn Ténɡ别名独脚乌桕、夜牵牛、白面水鸡、青龙跌打、山葫芦、山鸡蛋、飞龙接骨来源为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

  • 美味牛肝

    药材名称美味牛肝别名山乌茸、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美味牛肝Boletus edulis Bull. ex Fr.,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生长在林内地上,常发生在针叶树下,形成菌根

  • 橘叶巴戟

    药材名称橘叶巴戟拼音Jú Yè Bā Jǐ别名橘叶鸡眼藤、水冬瓜、椿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茜草科植物海巴戟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inda citrifolia L.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

  • 黑三棱

    《中药大辞典》:黑三棱药材名称黑三棱拼音Hēi Sān Lénɡ别名京三棱、草三棱、鸡爪棱、黑三棱、石三棱来源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性味苦、平、无毒。功能主治1、症瘕鼓胀,用三棱根

  • 白苏子

    《中药大辞典》:白苏子药材名称白苏子拼音Bái Sū Zǐ别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原形态白苏(《本草图经》),又名:荏(《别录

  • 大籽蒿

    药材名称大籽蒿拼音Dà Zǐ Hāo别名大白蒿、白蒿、臭蒿子来源菊科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Willd.,以花蕾入药。生境分部除华南外,各地广布。性味苦,凉。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