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山黄菊

山黄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黄菊

药材名称山黄菊

别名菊花、旱山菊、旋覆花[广西]

来源菊科山黄菊Anisopappus chinensis (L.) Hook. et Arn.,以入药。

生境分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主治感冒头痛,慢性气管炎。

用法用量2~3钱,水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山黄菊

药材名称山黄菊

拼音Shān Huánɡ Jú

英文名flower of Chinese Anisopappus

别名旋伏花、金菊花

出处始载于《广州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黄菊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isopappus chinensis (L.) Hook.et Ar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山共菊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根粗壮,径5-12mm。茎直立,单生,稀簇生,有细条纹,密被锈色柔毛。中部茎叶卵状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3-6cm,宽1-2cm,两面被柔毛,沿脉毛较密,基部截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钝锯齿,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向上叶渐小。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排列成顶生伞房状;总花梗被锈色必柔毛;总苞半球形;总工包片3层,披针形或宽条形,外面密被伏柔毛;托片龙骨状,膜质,长5mm;雌花舌状,黄色,舌片倒长三角形,先端3齿裂;两性花筒状,先端5齿裂。瘦果圆柱形,疏被柔毛,雌花瘦果长2mm,两性花瘦果稍压扁,有4纵肋;冠毛污白色,膜片状,4-5个,先端有伸长1m的细荒。花、果期8-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40-2100m的干燥山坡、沙地、荒地、草地及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容易散碎,完整的头状花序呈半球形,直径0.8-1.5cm。总苞片由2-3列条状披针形的苞片组成,苞片外面密被茸毛。舌状花一列,黄色,长矩圆形,先端3-4齿裂,其管状花密集在凸起的花托上,长约4mm,冠毛4-6枚,荒刺状,每一管状花基部伴生一草质托片,约与管状花等长,宿存。气微香,味微苦。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咽喉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花:味苦,性凉。有清热化痰、消炎的功能。用于感冒头痛、气管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丛毛榕

    药材名称丛毛榕拼音Cónɡ Máo Rónɡ别名铁牛入石、竹叶牛奶仔、母猪精、细叶牛奶树、石榕、奶汁草来源桑科丛毛榕Ficus comata Hand.-Mazz.,以根

  • 铁破锣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破锣药材名称铁破锣别名土黄连[陕西]、贝茜花、野大救驾来源毛茛科铁破锣属植物铁破锣Beesia calthaefolia (Maxim.) Ulbr.,以根状茎入药。秋季采挖,去

  • 华东瘤足蕨

    药材名称华东瘤足蕨拼音Huá Dōnɡ Liú Zú Jué英文名all-grass of Japanese Plagiogyri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瘤足蕨科植物华东瘤足

  • 大黄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黄花药材名称大黄花别名白蒿茶、兴安芯芭、芯玛芭来源玄参科大黄花Cymbaria dahuric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祛风湿,利

  • 凤尾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尾参药材名称凤尾参拼音Fènɡ Wěi Shēn别名追风箭、公鸡花根、互叶凤尾参、凤尾马先蒿来源玄参科马先蒿属植物江南马先蒿Pedicularis henryi Max

  • 川桂皮

    药材名称川桂皮拼音Chuān Guì 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银叶桂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nnamomum mairei Lévl.[C.argenteum Gamble]

  • 高粱泡

    药材名称高粱泡拼音Gāo Liɑnɡ Pào别名红娘藤、倒水莲、十月红、十月莓、秧泡子、寒扭、冬寒扭、倒拔千斤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 Ser.,以根

  • 救必应

    《全国中草药汇编》:救必应药材名称救必应拼音Jiù Bì Yìnɡ别名白银树皮、九层皮、白兰香、熊胆木来源冬青科冬青属植物铁冬青Ilex rotunda Thunb.的树

  • 卵叶橐吾

    《全国中草药汇编》:卵叶橐吾药材名称卵叶橐吾拼音Luǎn Yè Tuó Wú别名藏橐吾来源菊科卵叶橐吾Ligularia leesicotal Kitam.,以根入药。生

  • 滇绿豆

    药材名称滇绿豆拼音Diān Lǜ Dòu英文名Green Gram of Yunnan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滇绿豆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gna yunnan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