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地瓜

地瓜

药材名称地瓜

拼音Dì Guā

别名土瓜、凉瓜、凉薯、葛瓜、葛薯、土萝卜(《中国药植志》),草瓜茹(《陆川本草》),沙葛、地萝卜(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中国药植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薯块根。秋季采挖。

原形态一年生草质藤本。块根肉质,肥大,圆锥形或纺锤形,直径达10厘米,外皮淡黄色,富于纤维性,易剥去,肉白色,味甜多汁。茎缠绕状,长达3~7米。复叶,互生;小叶3枚,顶端小叶菱形,长3.5~16厘米,宽5.5~18厘米,两侧小叶,卵形或菱形,长3.5~14厘米,宽3~13.5厘米,边缘有齿,或掌状分裂,少有全缘。花浅蓝色、堇紫色或白色,长15~20毫米,成簇集生成总状花序,簇的基部有关节;翼瓣和旗瓣等长,旗瓣基部有耳,龙骨瓣钝而内弯,与翼瓣等长或过之;花柱与柱头内弯。荚果长7.5~13厘米,宽12~15毫米,有细的粗糙状伏毛;种子近方形,宽、长约7毫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块根每100克含蛋白质0.56克。脂肪0.18克,碳水化物8.2克。叶含豆薯甙。

性味《陆川本草》:"甘,凉。"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

①《陆川本草》:"生津止渴,治热病口渴。"

②《四川中药志》:"止口渴,解酒毒。"

用法用量内服:生啖或煮食。

复方治慢性酒精中毒:地瓜拌白糖服。(《四川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阳桃花

    《中药大辞典》:阳桃花药材名称阳桃花拼音Yánɡ Táo Huā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阳桃的花蕾。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阳桃"条。功能主治治寒热往来。

  • 旋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旋花药材名称旋花拼音Xuán Huā别名狗狗秧、打碗花来源旋花科打碗花属植物旋花Calystegia japonica Choisy,以根状茎及全草入药。夏秋连根状茎一起

  • 山藤藤果

    药材名称山藤藤果拼音Shān Ténɡ Ténɡ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amurensis Rupr.

  • 杏仁防风

    药材名称杏仁防风拼音Xìnɡ Rén Fánɡ Fēnɡ别名山当归[四川]、马蹄防风[云南]、兔耳防风来源为伞形科茴芹属植物杏仁防风Pimpinella candolle

  • 朱唇

    《全国中草药汇编》:朱唇药材名称朱唇拼音Zhū Chún别名小红花来源唇形科朱唇Salvia coccina Fuss. ex Mer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江西、广西、福建、云南有栽培。

  • 细叶乌蔹莓

    药材名称细叶乌蔹莓别名红母猪藤、母猪菜、五叶藤、五龙草、五爪金龙来源葡萄科细叶乌蔹莓Cayratia tenuifolia (Heyne) Gagnep.,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淡,寒。功能主

  • 大头狗

    《中药大辞典》:大头狗药材名称大头狗拼音Dà Tóu Gǒu别名毫螭虫、土蚱子、土蚂蚱子(《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蟋蟀科昆虫油葫芦的全虫。秋季捕捉,用沸水烫

  • 金钱参

    药材名称金钱参别名菊花参、小菊花参、一棵参来源龙胆科龙胆属植物金钱参Gentiana sarcorrhiza Ling et Ma,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健脾益气,补

  • 扒地蜈蚣

    药材名称扒地蜈蚣别名扛棺回来源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以叶入药。随时可采,晒干,一般鲜用。性味微酸、涩,平。功能主治活血散瘀,解毒。用于各种

  • 小黑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黑药药材名称小黑药拼音Xiǎo Hēi Yào别名草三角枫来源伞形科变豆菜属植物川滇变豆菜Sanicula astrantifolia Wolff ex Kresc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