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土远志

土远志

药材名称土远志

拼音Tǔ Yuǎn Zhì

出处《广西中药志》

来源报春花科植物奇异排草。春、夏季挖掘地下根部,洗净晒干。或临时采用新鲜品。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三张叶"条。

性状根呈圆柱形,往往蛇形弯曲,长5~15厘米或更长,径2~5毫米,表面淡褐色,稍带红,较平滑,密被棕红色细小斑点,或分布有稀疏的细根疤痕。质脆,易折断,断时有粉尘,皮部较木部为厚,约占断面的3/5,粉白色,木部淡黄色,两者易于分离。

性味味辛,性涩。

归经入心、肺二经。

功能主治①调血,止血,行气,散瘀。治痨咳,跌打损伤,心胃气痛。(性味以下出《广西中药志》)

②《广西药植名录》:"解毒,化痰。治风湿,跌打内外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注意《广西中药志》:"实火者忌用。"

复方治跌打肿痛:土远志一两,浸酒半斤,每次饮五钱至一两。(《广西中药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美登木

    药材名称美登木来源卫矛科美登木Maytenus hookeri Loes.,以叶入药。生境分部云南西双版纳。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治癌症初起。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灰凤梨

    药材名称灰凤梨拼音Huī Fènɡ Lí来源药材基源:为柄灰包科真菌歧裂灰包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ellorinia imquinans Ber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净杂质,晒干

  • 麦门冬

    《中药大辞典》:麦门冬药材名称麦门冬拼音Mài Mén Dōnɡ别名麦冬(《药品化义》)出处《本经》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商品大多为栽培品。浙江于栽培后第三年立夏时采挖,称

  • 地肤苗

    《中药大辞典》:地肤苗药材名称地肤苗拼音Dì Fū Miáo出处《别录》来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嫩茎叶。性味苦,寒。①《本草图经》:"叶:苦,寒,无毒。"②《救荒本

  • 山蓼

    药材名称山蓼拼音Shān Liǎo别名酸浆菜、肾叶山蓼来源蓼科山蓼Oxyria digyna (L.)Hil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西南、西北等地区。性味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主治肝气不舒,肝炎,

  • 垂丝卫矛果

    药材名称垂丝卫矛果拼音Chuí Sī Wèi Máo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垂丝卫矛Euonymus oxyphyllus Miq.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oxyphy

  • 冰草白穗

    《中药大辞典》:冰草白穗药材名称冰草白穗拼音Bīnɡ Cǎo Bái Suì出处《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赖草的带菌果穗。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淋病,带下。

  • 熊尾草

    药材名称熊尾草拼音Xiónɡ Wěi Cǎo别名两广直管花、杂发直管草、当芽、山薄荷、蛇头花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石生鸡脚参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thosiphon marmoritis

  • 雉尾

    《中药大辞典》:雉尾药材名称雉尾拼音Zhì Wěi出处《纲目》来源为雉科动物雉的尾羽。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雉"条。功能主治①《纲目》:"烧灰和麻油,敷丹毒。&qu

  • 大透骨草

    《中药大辞典》:大透骨草药材名称大透骨草拼音Dà Tòu Gǔ Cǎo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尾叶越橘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原形态灌木,高1米以上。茎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