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唐古特报春

唐古特报春

药材名称唐古特报春

拼音Tánɡ Gǔ Tè Bào Chūn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唐古特报春的花及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tangutica Duchie

采收和储藏:6-7月采花,10月采籽,晾干或鲜用。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无粉。根粗,褐色或黑褐色,须根发达。长2-6cm,红褐色。叶丛基部无鳞片,叶柄不明显或长达叶片的1/2;叶片长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连柄长4-15cm,宽2-2.5cm,先端钝圆或稍锐尖,基部渐狭窄,下延成长柄,边缘具不规则的波状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侧脉不明显,两面无毛。花季粗壮挺直,高20-60cm;具伞形花序1-3轮,每轮5-9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6-10mm、先端渐尖,缘具腺毛,基部较宽;花梗长1.5-2.5cm,被微柔毛,具深蓝色条纹,开花时稍下弯;花萼筒状,长5-7mm,5裂,裂片披针形,先端钝,具缘毛,背面具深蓝色条纹;花冠紫红色,冠筒长于花萼,裂片5,线形,长7-10mm,宽约lmm;雄蕊5.贴生于冠筒喉部与裂片对生,花药黄色;子房上位,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光滑,花柱短,藏于冠筒中部以下或接近于中部,柱头头状。蒴果筒状,长于宿存花萼3-5mm。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300-4700m的阳坡草地或灌丛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南部、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和西藏东部。

性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降血压。主痈肿疮疖;烫伤;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中药大辞典》:鷃药材名称鷃拼音Yàn别名鳸(《尔雅》),老扈(《左传》贾逵注),鴳雀(《尔雅》郭璞注),鷃雀(《禽经》),篱鷃(《禽经》注),田鸡、水鸡(《医林纂要》)。出处《本草拾遗》来

  • 蜀葵叶薯蓣

    《中药大辞典》:蜀葵叶薯蓣药材名称蜀葵叶薯蓣拼音Shǔ Kuí Yè Shǔ Yù别名龙骨七(《贵州草药》),穿山龙、细山药(《云南经济植物》)。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薯

  • 青通草

    药材名称青通草拼音Qīnɡ Tōnɡ Cǎo别名小通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荚叶的萌发枝条的茎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v

  • 火秧竻叶

    《中药大辞典》:火秧竻叶药材名称火秧竻叶拼音Huǒ Yānɡ Lè Yè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大戟科植物金刚纂的叶片。全年可采。功能主治清热化滞,解毒行瘀。治热滞泄泻,痧秽吐泻转

  • 血人参

    药材名称血人参拼音Xuè Rén Shēn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豆科植物绿叶胡枝子的根。全年可采。采挖后,去掉粗皮鲜用或晒干用。原形态绿叶胡枝子,又名:木本胡枝子、白氏胡枝子、

  • 菊叶三七

    药材名称菊叶三七拼音Jú Yè Sān Qī别名土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血当归、破血丹来源为菊科土三七属植物土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以根或全

  • 锯齿王

    《全国中草药汇编》:锯齿王药材名称锯齿王别名锯叶竹节树、百六齿、叶上花、鱼骨木、铁巴掌来源红树科锯齿王Carallia diplopetala Hand.-Mazz.,以根、叶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

  • 黄麻子

    《中药大辞典》:黄麻子药材名称黄麻子拼音Huánɡ Má Zi别名大麻子(汪连仕《采药书》)。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椴树科植物黄麻的种子。化学成分种子含黄麻属甙A、长蒴黄麻甙、葡萄

  • 山蒜

    药材名称山蒜拼音Shān Suàn别名泽蒜(《本草拾遗》),小蒜(《救荒本草》),苦蒜果、野葱果(《贵州民间方药集》),野葱(《上海植物名录》)。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山蒜的鳞茎。

  • 野海棠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海棠药材名称野海棠拼音Yě Hǎi Tánɡ别名金石榴、山糖浆、野靛、大山落苏、活血藤、白矮茶、大号狗卵、老鼠柴、活血丹、落地山落乌、水杨树、高脚山茄来源野牡丹科野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