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刮筋板

刮筋板

《全国中草药汇编》:刮筋板

药材名称刮筋板

拼音Guā Jīn Bǎn

别名刮金板

来源大戟科土沉香属植物沉香Excoecaria acerifclia F. Didr.,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苦、辛,微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健脾利湿,解毒。用于风寒咳嗽,疟疾,黄疸型肝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风湿骨痛,闭经,狂犬病;解草乌、毒蕈、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3~5钱。

注意孕妇慎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刮筋板

药材名称刮筋板

拼音Guā Jīn Bǎn

别名刮金械,走马胎(《天宝本草》),云南土沉香(《中国树木分类学》)。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大戟科植物沉香幼嫩全株。9~10月采,晒干。

原形态常绿小乔木,高30~60厘米。树皮平滑,有多数皮孔,皮层内含乳液,切伤后即流出。单叶互生,半革质;叶片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9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细微锐齿,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脉及侧脉均为紫红色;叶柄长4~6毫米,紫红色。花黄绿色,单性,雌雄同株;花序为直立的穗状花序,雄花在上,雌花在下:雄花20朵龙右,基部有腺体2个,苞片1,花萼3,雄蕊3,花丝直立,花药黄色;每一苞片内有雌花1~3朵;雌花基部两侧各有腺体1个,花萼3,雌蕊1,子房圆球形,3室,花柱3裂,紫红色。分果圆球形而稍扁,直径约1厘米,成熟后紫红色,分裂为3个小干果,每一小果有种子1粒。花期5月。果期7月。

生境分部多为栽培,亦有野生于大山竹丛之间者。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苦辣,无毒。"

功能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治症瘕,积聚,臌胀,食积,黄疸,吐血。

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去风寒痰,消肿,格食症。"

②《天宝本草》:"消气滞血凝。治五积,臌胀,饮食诸疾。"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破血散瘀。治小儿食积,疳气。杀虫,疗疯狗咬伤。"

④《四川中药志》:"散包块,除寒湿,开胃健脾。治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刮筋板

药材名称刮筋板

拼音Guā Jīn Bǎn

英文名Seedling of Mapleleaf Excoecaria

别名刮金槭、走马胎、小霸王、岩石榴、水银茶、土沉香、红人太岁、红刮筋板。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草沉香的嫩幼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xcoecaria acerifolia F.Didr. [Excoecaria acerifolia F.Didr.var.genuina Muell.Arg.]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切碎,晒干。

原形态沉香落叶灌木,高1-2m或稍矮。全株无毛。小枝灰褐色,有多数疏散的圆形皮孔,新生枝绿色,略有棱,皮层内含乳汁。单叶互生;叶柄红色,长l-4mm或近无柄,柄顶无腺体;叶片纸质,倒卵形、卵状披针形、卵圆形至椭圆形,长4-7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内弯的细锯齿,表面深绿色,背面灰青色,两面均无毛,侧脉6-10对,中脉在下面凸起。短穗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或顶生,长l-2.5cm,单性同株;雄花着生于花序上端,甚多;雌花生于花序基部,少数;花细小,黄色;苞片三角状宽卵形,有急尖,具花2-3,基部有杯状腺体;无花梗;无花瓣;萼片3,基部合生;无花盘;雄花萼片基细小,几离生,雄蕊3,花药卵圆形,光滑,花丝与花药近等长,无退化子房;雌花苞片与雄花的同形而稍大,萼片基部合生,子房3室,每室1胚珠,花柱3,分离,向外卷曲。蒴果近球形而略具3棱,直径约1cm,无毛,熟时紫红色,3瓣裂,有种子数颗;种子近圆形而端尖。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700m的山坡、河谷沿岸或坡地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多栽培在房屋前后。以土层深厚、肥沃者为佳。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四川地区在早春进行深翻土地,筑1.5m的畦,按行、株距各约32cm开穴,把老蔸挖起,割下根部萌生小苗,剪去部分枝叶和过长的根须,每穴栽苗1株,填土压紧,施稀薄人畜粪水,再盖上与畦面齐平,保持土壤湿润。

田间管理 栽种当年,在5、7、11月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前两次用人畜粪水,第3次施土杂肥。2-3年后,因植株长大,小苗布满畦面,只需拔除杂草。

性状性状鉴别 幼株单叶互生,具柄,叶片半革质,倒卵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4-7cm,宽1.5-3.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微锯齿,中脉及侧脉以及叶柄均呈紫红色。气微,味苦、辛。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

归经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行气;破血;消积;抗疟。主症瘕;食积;臌胀;黄疸;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吐血,去风寒痰,消肿,格食症。

2.《天宝本草》:消气滞血凝。治五积,臌胀,饮食诸疾。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破血散瘀。治小儿食积,疳气。杀虫,疗疯狗咬伤。

4.《四川中药志》:散包块,除寒湿,开胃健脾。治黄疸。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铁棒锤茎叶

    《中药大辞典》:铁棒锤茎叶药材名称铁棒锤茎叶拼音Tiě Bànɡ Chuí Jīnɡ Yè出处《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毛莨科植物铁棒锤和伏毛铁棒锤等的茎叶,7~8月采

  • 化气兰

    《中药大辞典》:化气兰药材名称化气兰拼音Huà Qì Lán别名土百部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兰科植物蕙兰的根皮。秋季挖根,抽去木心,晒干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簇生,细

  • 雨韭

    《中药大辞典》:雨韭药材名称雨韭拼音Yǔ Jiǔ别名浮蔷(《救荒野谱》),青茨菇花(汪连仕《采药书》),蓝鸟花(《植物名汇》)。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雨久花的全草。原形态雨久花(《花镜》)

  • 狐肉

    《全国中草药汇编》:狐肉药材名称狐肉拼音Hú Ròu别名南狐、狐、狐狸来源食肉目犬科狐Vulpes vulpes 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若尔盖、东北。性味甘、咸,温。功能主治

  • 土附

    《中药大辞典》:土附药材名称土附拼音Tǔ Fù别名土部、鲈鳢、荡部、荡鱼(《演繁露》),吐哺(《三才藻异》),土鲋鱼(姚可成《食物本草》),菜花鱼(《嘉兴县志》),鲋鱼(《湖州府志》),土鹜

  • 鹅肠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鹅肠草药材名称鹅肠草拼音é Chánɡ Cǎo别名鹅肠菜、鹅儿肠、抽筋草来源石竹科牛繁缕属植物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 (L.) Fries

  • 红豆蔻

    《中国药典》:红豆蔻药材名称红豆蔻拼音Hónɡ Dòu Kòu英文名FRUCTUS GALANGAE别名大良姜、山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

  • 梓菌

    药材名称梓菌拼音Zǐ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硬壳层孔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omes hornodermus Mont.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掉杂质,切片,晒干备用。原形态

  • 昆明水金凤

    药材名称昆明水金凤拼音Kūn Mínɡ Shuǐ Jīn Fènɡ别名水金凤、黄凤仙、凤仙花、湿凤仙出处本品始载于《滇南本草》,以水金凤为名。《植物名实图考》水草类"水金风"条载:"生云南水泽畔。叶、

  • 复叶披麻草根

    药材名称复叶披麻草根拼音Fù Yè Pī Má Cǎo Gēn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复叶披麻草的根。秋、冬采收,洗净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