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刚毛尖子木

刚毛尖子木

药材名称刚毛尖子木

拼音Gānɡ Máo Jiān Zi Mù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刚毛尖子木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xyspora uagans (Roxb.)Wall.[Melastoma uagans 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1-2m。茎略四棱形或圆柱形,无槽或稀具浅槽,幼嫩时密被平展的腺毛。叶柄长1.5-5.5(-6)cm;叶片薄坚纸质或近膜质,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浅心形至圆形或钝,长11-16.5(-19)cm,宽5-7.5(-9)cm,边缘具不整齐的小齿,齿尖具刚毛,通常具缘毛,5-7基出脉,两面被细小的糠秕状鳞片,叶面基出脉、侧脉平整,背面基出脉、侧脉明显隆起,幼时基出脉、侧脉密被星状毛。由聚伞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顶生,长12-25cm,宽2.5-6cm,基部具叶状总苞2枚,花序轴、花梗及花萼均密被糠秕状星状毛;苞片和小苞片小,钻形,长约1mm,早落;花萼长约6mm,狭坛形,具钝四棱,具纵脉8条,其中4条不明显,裂片极小,几不明显,先端具突起的小尖头,花瓣红色或粉红色,卵形,长约6mm,于右上角突出一小片,先端具突起小尖头,无毛;雄蕊长者与短者药隔均隆起,基部均伸长成短距;子房纺锤形,下位,无毛。蒴果椭圆形,先端具胎座轴,长约5.5mm,顶孔开裂;宿存萼较果长,坛形,近先端缢缩。花期约10月,果期约3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930m的疏,密林中湿润的地方及溪边,河旁。

资源分布:分布鞋于云南。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痢疾;腹泻;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撒发

    药材名称撒发拼音Sā Fā别名保山附片、小黑牛、草乌、水乌头、山乌头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保山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 nagarum Stapf[A.bullatifol

  • 昆明鸡血藤根

    药材名称昆明鸡血藤根拼音Kūn Mínɡ Jī Xuè Ténɡ Gēn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昆明鸡血藤的根。化学成分根和种子均含鱼藤酮及拟鱼藤酮,种子含

  • 勒管草

    药材名称勒管草拼音Lè Guǎn Cǎo别名绿山麻柳、水苋菜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假楼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canthus peduncularis(Wall.ex Royle)We

  • 追骨风

    《中药大辞典》:追骨风药材名称追骨风拼音Zhuī Gǔ Fēnɡ别名八里花、八里麻出处《南京民间药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蓝刺头的花序。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漏芦"条。功能主治泡酒服,治跌打

  • 椰子浆

    《中药大辞典》:椰子浆药材名称椰子浆拼音Yē Zi Jiānɡ别名椰酒(《南越笔记》)。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胚乳中的浆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化学成分含葡

  • 柄果槲寄生

    药材名称柄果槲寄生拼音Bǐnɡ Guǒ Hú Jì Shēnɡ别名有柄槲寄生、桂花寄生、油桐寄生、寄生茶、刀叶槲寄生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柄果槲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

  • 椰子油

    《中药大辞典》:椰子油药材名称椰子油拼音Yē Zi Yóu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棕榈种植物椰子的胚乳,经碾碎烘蒸后所榨取的油。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椰子皮"条。性状椰子油在

  • 乌鸦胆

    《中药大辞典》:乌鸦胆药材名称乌鸦胆拼音Wū Yā Dǎn出处《纲目》来源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等的胆汁。原形态动物形态详"乌鸦"条。功能主治点风眼红烂。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蚂蝗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蚂蝗七药材名称蚂蝗七拼音Mǎ Huánɡ Qī别名石螃蟹、石蜈蚣、红蚂蝗七、石棉、岩白菜[湖南常德]来源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属植物蚂蝗七Chirita fimbrisepal

  • 斑花杓兰

    药材名称斑花杓兰拼音Bān Huā Sháo Lán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紫点杓兰的花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ripedium guttatum Sw.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