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光叶闭鞘姜

光叶闭鞘姜

药材名称光叶闭鞘姜

拼音Guānɡ Yè Bì Qiào Jiānɡ

别名牛尾巴茶、樟柳头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光叶闭鞘姜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stustonkinensisGagnep.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光叶闭鞘姜,多年生草本,高2-4m。茎常分枝。叶片倒卵状长圆形,长12-20cm,宽4-8cm,先端具短尖头,基部渐狭或近圆,上下两面均无毛;叶鞘抱茎,套接。穗状花序球形或卵形,自根茎生出,直径约8cm;总花梗长4-13cm,外被套接的红色鞘状苞片;苞片覆瓦状排列,长圆形,长2.5-4.5cm,被短柔毛,先端具锐利的硬尖头;小苞片长1-1.4cm。花黄色,花萼管状,长约3cm,具3齿,齿端锐尖;花冠管较萼管为长,裂片条状披针形,长约3.2cm,近相等;唇瓣喇叭形,长5-6cm,基部稍收缩;发育雄蕊淡黄色,花瓣状,长约3cm,先端微缺;子房三棱形。蒴果球形,直径约1c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600m的山地林阴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性味味辛;性寒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祛风湿;解毒。主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尿路感染;阴囊肿痛;风湿痹痛;无名肿毒;荨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多茎野豌豆

    药材名称多茎野豌豆拼音Duō Jīnɡ Yě Wān Dòu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多茎野豌豆的全草。夏秋采割全草,晒干,备用。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茎极粗。

  • 黄石脂

    药材名称黄石脂拼音Huánɡ Shí Zhī别名黄符出处黄石脂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1.《吴普本草》云:“或生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北),色如豚脑、雁(《别录》作‘鹰’,一作&

  • 悬钩子

    药材名称悬钩子拼音Xuán Gōu Zi别名沿钩子(《日用本草》),藨子(《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悬钩子的未成熟果实。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除净梗叶,用沸水浸1~2

  • 鱼鹰骨

    药材名称鱼鹰骨拼音Yú Yīnɡ Gǔ别名鹗、水鹰来源隼形目鹰科(鹗科)鹗Pandion haliaetus L.,以骨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北部地区。炮制焙干用。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扑骨折

  • 荷包牡丹根

    《中药大辞典》:荷包牡丹根药材名称荷包牡丹根拼音Hé Bāo Mǔ Dān Gēn别名土当归(《纲目拾遗》)。出处《汪连仕采药书》来源为罂粟科植物荷包牡丹的根茎。原形态荷包牡丹(《花镜》),

  • 福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福参药材名称福参拼音Fú Shēn别名建参、福建参来源伞形科当归属植物福参Angelica morii Hayata,以根入药。秋季采,去须根,刮去粗皮,晒干或蒸熟晒干。

  • 干地黄

    《中药大辞典》:干地黄药材名称干地黄拼音Gān Dì Huánɡ别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出处《本经》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10~1

  • 萹蓄

    《中国药典》:萹蓄药材名称萹蓄拼音Biǎn Xù英文名HERBA POLYGONI AVICULARIS别名扁蓄、大萹蓄、鸟蓼、扁竹、竹节草、猪牙草、道生草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萹蓄Polygo

  • 石菖蒲花

    药材名称石菖蒲花拼音Shí Chānɡ Pú Huā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花蕾。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调经行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

  • 止泻木皮

    《中药大辞典》:止泻木皮药材名称止泻木皮拼音Zhǐ Xiè Mù Pí出处《广西植物名录》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止泻木的树皮。春、秋采收。原形态乔木,高15米左右。茎暗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