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龙舌兰

龙舌兰

药材名称龙舌兰

拼音Lónɡ Shé Lán

别名剑兰、剑麻

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龙舌兰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ave americanaL.

采收和储藏:四季采叶,洗净,鲜用或沸水烫后晒干。

原形态龙舌兰 多年生大型草本。茎短。叶常约30余片呈莲座状着生茎上;叶片肥厚,匙状倒被针形,灰绿色,具白粉,叶的宽视植株年龄而异,长可达1.8cm,宽15-20cm,花草上的叶,向上渐小,叶先端渐尖,末端具褐色、长1.5-2.5cm的硬尖刺,边缘有波状锯齿,齿端下弯曲呈钩状。生长10余年,抽出高5-8m的花葶,上端具多分枝的狭长圆锥花序;花淡黄绿色,近漏斗状,花被管长约1.2cm,裂片6,长2.5-3cm;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喉部,花丝长约为花被片的2倍,丁字着药;子房下位,3室,每室具多个胚珠,柱头3裂。蒴果长圆形,长约5cm,径约3cm。一花序上可产生1500-3000个珠芽。花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华南及西南各省区常引种栽培。

资源分布:在云南已逸生多年。原产热带美洲。

栽培生物学特性 原产墨西哥,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冬季气温不低于5℃能正常生长。成年龙舌兰在(-5)-6℃低温下,叶片仅受轻度冻害,-13℃时地上受冻腐烂,地下茎不死,翌年萌发展叶,正常生长。适于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粘质壤土栽培,耐干燥、贫瘠的土壤。温暖地区多作庭园栽培,寒冷地区需温室盆栽或桶栽,盆底要垫石块、瓦片以利排水。

栽培技术 多用分割吸芽(侧糵)法。早春4月将有糵芽的母株,轻轻托出,去除宿土,另行栽植。此外,开花的植株在花序上形成无性芽落地生根,可长成新植株。

田间管理 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夏季常浇水,以保持叶子新鲜柔嫩,入秋后,龙舌兰生长缓慢,要控制浇水,力求干燥,并停止施肥和适当培土,以利安全越冬。

性状性状鉴别 叶片皱缩卷曲,展平后完整者呈匙状披针形,长30-65cm,宽1.7-6.2cm。两面黄绿色或暗绿色,具密集的纵直纹理和折断痕,有的断痕处可见黄棕色颗粒状物;先端尖刺状,基部渐窄,两侧边缘微显浅波状,在突起处均具棕色硬刺。质坚韧,难折断。气微臭,味酸、涩。

化学成分叶含皂甙,已知其结构的有:龙舌兰皂甙(a-gavoside)A、B、C、C′、D、E、F、G、H。又从叶中得到8个皂甙元:海柯皂甙元(hecogenin),9-去氢海柯皂甙元(9-dehy-drophecogenin),替告皂甙元(tigogenin),洛柯皂甙元(rokoge-nin),12-表洛柯皂甙元(12-epirockogenin),芰脱皂甙元(gitoge-nin),绿莲皂甙元(chlorogenin),曼诺皂甙元(manogenin)。还含番石榴酸(piscidic acid),腺甙3′:5′-环单磷酸(adenosine 3′-5′-cyclomonophophate)。地上部分含龙舌兰黄烷酮(agamanone),三十四烷醇(tratriacontanol),十六烷酸三十四烷醇酯(tetratriacon-tylhexadecanoate),5-羟基-7-甲氧基-2-三十三烷基-4(H)-苯并吡喃-4-酮[5-hydroxy-7-methoxy-2-trltrlacontyl-4(H)-benzopyran-4-one]。

性味苦;酸;温

功能主治解毒拔脓;杀虫;止血。主痈疽疮疡;疥癣;盆腔炎;子宫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10-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苦杏仁

    《中国药典》:苦杏仁药材名称苦杏仁拼音Kǔ Xìnɡ Rén英文名SEMEN ARMENIACAE AMARUM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苦杏)Prunus armeniaca L

  • 蓼实

    《中药大辞典》:蓼实药材名称蓼实拼音Liǎo Shí别名蓼子(《补缺肘后方》),水蓼子(《东医宝鉴》)。出处《本经》来源为蓼科植物水蓼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置通风干燥处。原形

  • 血人参

    药材名称血人参拼音Xuè Rén Shēn出处《贵阳民间药草》来源为豆科植物绿叶胡枝子的根。全年可采。采挖后,去掉粗皮鲜用或晒干用。原形态绿叶胡枝子,又名:木本胡枝子、白氏胡枝子、

  • 春花胡枝子

    《中药大辞典》:春花胡枝子药材名称春花胡枝子拼音Chūn Huā Hú Zhī Zǐ出处《全展选编·外科》来源为豆科植物春花胡枝子的全草。原形态直立灌木。枝条疏被长绒毛。3出复叶,

  • 丽萼熊巴掌

    药材名称丽萼熊巴掌拼音Lì è Xiónɡ Bā Zhɑnɡ英文名Longawn Metalleaf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丽萼熊巴掌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l

  • 香樟根

    《中药大辞典》:香樟根药材名称香樟根拼音Xiānɡ Zhānɡ Gēn别名香通(《四川中药志》),走马胎(《贵州民间方药集》),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四川中药志》)。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樟科

  • 乌龙摆尾

    《中药大辞典》:乌龙摆尾药材名称乌龙摆尾拼音Wū Lónɡ Bǎi Wěi别名蛇乌苞、黑乌苞、倒水莲、乌泡(《湖南药物志》),灰山泡、红泡勒、大勒潭(《广西药植名录》)。出处《湖南药物志》来

  • 九子连环草

    《中药大辞典》:九子连环草药材名称九子连环草拼音Jiǔ Zǐ Lián Huán Cǎo别名珠串珠、夜白鸡、串白鸡(《贵州民间方药集》),硬九头狮子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肉连

  • 抓地龙

    药材名称抓地龙拼音Zhuā Dì Lónɡ别名山文竹、糙叶天冬、毛叶天冬、霸天王、寄马桩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攀援天门冬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aragusbrachyphylusTur

  • 刺芫荽

    药材名称刺芫荽拼音Cì Yuán Suī别名马刺、香信、假芫荽、簕芫荽、山芫荽、大叶芫荽来源伞形科刺芫荽属植物刺芫荽Eryngium foetidum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