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魿鱼

魿鱼

药材名称魿鱼

拼音Línɡ Yú

英文名Mud carp

别名雪魿、土魿鱼、魿公

出处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粤语》:魿鱼,广人池塘多畜之。以鱼秧长成,与卿住相反,卿性沉,长潜水中,魿性浮,长跃水上。卿食之可以实肠,魿食之可以行气,卿守而魿行,性各不同如此。其物以冬而肥,故名。喜泳浮波上,得奔流则跳跃寻丈。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鲮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rhina molitorella (cuviee et Valenciennes)

采收和储藏:每年除生殖季节外均可捕捞,捕得后,去鳞、鳃、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鲮,体梭形,侧扁,腹部圆,无腹棱。背部在背鳍前方稍隆起。头短,吻圆钝,吻长略大于眼径。眼侧位,眼间宽,口下位,较小,弧形,上下颌角质化。须2对,吻须较粗壮,颌须较小。上颌之外有上唇和吻皮,上唇边缘呈细波状,唇后沟中断。下颌外有下唇,唇边缘有多数乳 头状突起。下咽齿3行。鳞中等大,侧线鳞38(7-8\5-6-V)42。背鳍4,12-13,无硬刺,其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大于至吻端的距离。臀鳍3,5。尾鳍深分叉,体上部深灰色,腹部银白,在体侧胸鳍基部之后上方有8-9个鳞片的基部为黑色,聚在一起成为1个长菱形斑块。幼鱼尾鳍基部有一黑色斑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多活动于水的中下层,特别是南方水温较高的水体内。以植物为主要食料。

资源分布:我国珠江水系、海南、台湾、韩江、闽江、澜沧江及元江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含脂肪1.5%,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计7.9%/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除湿。主膀胱结;水臌;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各家论述1. 姚可成《食物木草》:主滑利肌肉,通小便。治膀胱结热,黄疸,水鼓。

2.《纲目拾遗》:健筋骨,活血行气,逐水利湿。

3.《本草求原》:补中开胃,益气血,功近鲫龟。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牛戳口

    药材名称牛戳口拼音Niú Chuō Kǒu别名老牛锉、千针草、大蓟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野蓟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m maackii Maxim. [C. japonicum DC

  • 对叶油麻根

    药材名称对叶油麻根拼音Duì Yè Yóu M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合东荚蒾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burnum taitoense Hayata.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切片晒

  • 穿山甲

    《中国药典》:穿山甲药材名称穿山甲拼音Chuān Shān Jiǎ英文名SQUAMA MANIS别名山甲片、甲片来源本品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

  • 小山豆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山豆根药材名称小山豆根别名山豆根[四川]来源防己科小山豆根Stephania elegans Hook. f. et Thom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

  • 牡荆叶

    《中国药典》:牡荆叶药材名称牡荆叶拼音Mǔ Jīnɡ Yè英文名FOLIUM VITICIS NEGUNDO来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

  • 墨地

    药材名称墨地拼音Mò Dì别名八月瓜(《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鬼臼的果实。性味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涩,有毒。"②《陕西中草

  • 渐尖毛蕨

    《中药大辞典》:渐尖毛蕨药材名称渐尖毛蕨拼音Jiàn Jiān Máo Jué别名小叶凤凰尾巴草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渐尖毛蕨的根茎。原形态多年生草本

  • 杧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杧果药材名称杧果拼音Mánɡ Guǒ别名马蒙、莽果、麻蒙果来源漆树科杧果属植物杧果Mangifera indica L.,以果、果核、叶入药。全年采叶,夏秋采果,鲜用或晒

  • 劲直蒿

    药材名称劲直蒿拼音Jìn Zhí Hāo别名茵陈蒿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直茎蒿的幼苗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imisa edgworthii Balakr. [A. de- missa K

  • 水翁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翁花药材名称水翁花拼音Shuǐ Wēnɡ Huā别名水香、酒翁、土槿皮[树皮名—广东]来源为桃金娘科水榕属植物水榕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