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革耳

革耳

药材名称革耳

拼音Gé ěr

别名木上森、八担柴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野生革耳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us rudis 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子实体,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革质,菌盖宽3-9cm。半球形,后扇形或扁漏斗形;盖面干,有密的绒毛或粗毛,淡肉堇色,后淡黄褐色或赭褐色;盖缘初时内卷,后近平展,被密绒毛。菌肉较薄,初时柔软,后变为革质,干后呈木栓质,味稍苦。菌褶延生,密,幅窄,白色至微红色,后浅黄褐色。菌柄偏中生,短,长1-3cm,粗0.2-0.8cm。圆柱形,与盖面同色,有粗毛,强韧,革质,中实。囊状体圆柱形至棒状,(45-50)μm×(10-13)μm。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椭圆形,(6-8)μm×(3-4)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杨、柳、桦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倒木或伐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甘肃、台湾、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革质,中部下凹,或呈漏斗形,直径2-9cm,菱色、茶色或锈褐色,表面有粗毛。菌肉较薄,革质或木栓质。菌褶稠密,窄,不等长,浅黄褐色。菌柄革质,偏生或近侧生,长0.5-2cm,直径0.2-1cm,色同菌盖,表面有粗毛,内实。气微,味微苦。

性味苦;微辛;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疮疡肿痛或溃破;癞疮;杨梅毒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黄葵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葵药材名称黄葵拼音Huánɡ Kuí别名麝香秋葵、山油麻、假棉桃、假三棯、水芙蓉、假芙蓉来源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 (

  • 长瓦韦

    《中药大辞典》:长瓦韦药材名称长瓦韦拼音Chánɡ Wǎ Wéi别名扎柏(藏名)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长瓦韦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原形态附生草本,长约20余

  • 灯台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灯台树药材名称灯台树别名鸭脚树、肥猪叶、大树理肺散、买担别[傣语]来源为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灯台树Alstonia scholaris (L.) R. Brown,以叶或嫩枝入药

  • 牛西西叶

    药材名称牛西西叶拼音Niú Xī Xī Yè别名酸模叶、金不换叶、羊铁叶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巴天酸模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mex patientia L.采收和储藏:植物生长茂盛时采收,鲜

  • 独蕨萁

    药材名称独蕨萁拼音Dú Jué Qí别名绒毛阴地蕨、蕨萁参来源蕨类阴地蕨科蕨萁属植物独蕨萁Botrychium lanuginosum Wall.,以全草入药。性味微苦,

  • 山慈菇

    《中国药典》:山慈菇药材名称山慈菇拼音Shān Cí Gu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Don)Makino、独蒜兰Pleione bulbo

  • 四方蒿

    药材名称四方蒿拼音Sì Fānɡ Hāo别名沙虫药、四棱蒿、黑头草、白香薷、大香薷、滇香薷、鸡肝散、鸡骨柴来源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四方蒿Elsholtzia blanda Benth.,以叶、

  • 鸡骨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骨香药材名称鸡骨香拼音Jī Gǔ Xiānɡ别名鸡脚香、矮脚猪、黄牛香、驳骨消、滚地龙、透地龙来源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

  • 米饭花果

    《中药大辞典》:米饭花果药材名称米饭花果拼音Mǐ Fàn Huā Guǒ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米饭花的果实。夏、秋采收。原形态米饭花(《植物名实图考》),又名:珍珠花(《植物

  • 白托柄菇

    药材名称白托柄菇别名托柄菇、平缘托柄菇、蘑菇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白托柄菇Amanitopsis volvata Sacc.,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夏秋两季生于林内地上。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