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医宗金鉴》卷五十一。即赤白游风色赤者。即胎热丹毒。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羊胲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系指喉间色紫红。《延龄堂喉科》:“满喉俱紫,似胭脂红,不肿不烂,难治。”或指某些咽喉疾患之一种症状。
病名。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一。即疫痢。详该条。
古病名。指气血虚而风邪入中,表现为四肢缓弱,腹里拘急的一种疾患。《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血气俱虚,风邪并入,在于阳则皮肤缓,在于阴则腹里急。柔风之状,四肢不能收,里急不能仰。”治宜独活葛根汤等方。
见《青海药材》。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即棘针,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当归之别名,详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病人颜色干枯,目下赤、口干舌缩,心中恍惚,四肢烦重,此是白黄。”治用灸烙法,内服地黄当归汤。参黄疸有关条。
人体除头颈与四肢以外的躯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