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阳和汤

阳和汤

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药方名称阳和汤

处方地黄30克麻黄1.5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6克(炒,研)肉桂3克 生甘草3克 炮姜炭1.5克

药理作用对结核菌的抑制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1(11):41,据对5例顽固结核病例的痰培养进行抑菌试验,证实本方确有抑制结核菌作用。但方中七种药物单用则无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功能主治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阳虚寒凝而成之流注、阴疽、脱疽、鹤膝风、石疽、贴骨疽等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者。现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疮疡阳证、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均忌用。

备注方中重用熟地大补营血为君;鹿角胶生精补髓,养血温阳为臣;姜炭破阴和阳,肉桂温经通脉,白芥子消痰散结,麻黄调血脉,通腠理,均以为佐;生甘草解脓毒而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阳回阴消,血脉宣通,用于阴寒之证,犹如离照当空,阴霾四散,故名"阳和汤"。

摘录外科全生集

郑艺文方:阳和汤

药方名称阳和汤

处方地黄30克,鹿角胶9克,上肉桂3克,甘草3克,炮姜1.5克,麻黄1.5克,白芥子6克。

功能主治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主阳虚血亏,阴寒内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郑艺文方

猜你喜欢

  • 韭汁酒

    药方名称韭汁酒别名韭汁饮处方韭菜汁、清酒各等分。功能主治散气行血。主胸膈常时疼痛,得热则减,得寒则增者。赤痢,心痛。用法用量韭汁饮(《梅氏验方新编》卷二)。各家论述上件证,死血也。故用韭汁消瘀,清酒行

  • 蓝青汤

    药方名称蓝青汤处方干蓝青2两,凝水石(碎)1两半,石膏(研)1两半,山栀子仁1两半,柴胡(去苗)半两,犀角(镑)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赤芍药半

  • 沉香消痞丸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医林方》:沉香消痞丸药方名称沉香消痞丸处方木香15克白术60克 荆三棱广茂各60克陈皮45克槟榔30克大黄60克(纸裹,烧)牵牛(头、末)150克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

  • 艾胶散

    药方名称艾胶散处方干姜3两,艾叶2升,胶如手掌大。功能主治卒吐血。用法用量水3升,煮取1升,顿服。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八

  • 五福饮

    药方名称五福饮处方人参6克(心)熟地黄9克(肾)当归6~9克(肝)白术(炒)4.5克(肺)炙甘草3克(脾)功能主治治五脏气血亏损。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取280毫升。空腹时温服。摘录《景岳全书》卷五

  • 固真丸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固真丸药方名称固真丸处方菟丝子500克(淘洗净,用好酒浸三日,煮极熟,捣膏晒干,或用净白布包蒸亦佳)牡蛎(煅)120克金樱子(去子,蒸熟)120克茯苓(酒拌燕,晒)120克制法上

  • 蛤蚧固金汤

    药方名称蛤蚧固金汤处方熟地6钱,淮山药3钱,冬虫夏草3钱,茜草根2钱,炙蛤蚧1钱5分(去头足),白茯苓3钱,驴胶3钱(后下),北沙参3钱,原川贝母1钱半,白石英4钱,女贞子4钱。功能主治肺肾并亏,喘咳

  • 白石脂散

    《圣济总录》卷一七八:白石脂散药方名称白石脂散处方白石脂(烧令赤)1分,乱发(烧灰)1分,甘草(炙令赤)半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肠僻下脓血。用法用量每服1字至半钱匕,米饮调下,早晨,午后各1次

  • 催生安胎救命散

    药方名称催生安胎救命散处方乌药4两(别用醋炒黄色),前胡半两(拣净),菊花1两(去梗),蓬莪术2两(炮,乘热锉碎),当归半两(去芦须,洗,切,焙)。制法上锉,用好米醋炒干为度,同为末,用新瓷罐收,勿令

  • 二四合剂加减

    药方名称二四合剂加减处方半夏9克,陈皮12克,茯苓6克,甘草6克,川朴12克,苏梗12克,生地9克,玄参12克,沙参12克,南星9克,菖蒲12克,桔梗6克,僵蚕9克。功能主治疏气化痰。主七情郁结,痰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