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长蛇灸

长蛇灸

间接灸法之一种。亦称铺灸,用大蒜适量,去皮捣泥,平铺于脊柱(自大椎穴至腰俞穴)上,宽厚各约6毫米,周围用桑皮纸封固,然后用黄豆大的艾炷分别放在大椎穴及腰俞穴上施灸,至患者口鼻内觉有蒜味时止。民间用以治疗虚劳

猜你喜欢

  • 李珣

    【生卒】:公元九世纪末十世纪初【介绍】:唐末五代时文学家、本草学家。字德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祖籍波斯。其家经营香药为业。收采海药,加以详论。撰《海药本草》6卷,已佚。

  • 何梦瑶

    【介绍】:清代官吏、文人兼医家。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雍正进士,旁通百家,以诗文名,历官辽阳等地。在思恩任官时,当地疫疠流行,曾施方药,因为官不得志,乃归田里行医。撰有《医碥》一书(1751年刊

  • 勒法

    推拿手法。用屈曲食、中两指紧夹患者手指(趾)根部,迅速滑出指(趾)端。常用于指、趾麻木、屈伸不利之症。

  • 棕鱼

    见《本草纲目》。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 胎前阴痒

    病证名。见《女科指归》。即妊娠阴痒。详该条。

  • 吞气

    养生术语,也是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刘勰《新论》中有“决命必在吞气”之说。《抱朴子内篇·杂应》中亦有“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的记载。

  • 炮制

    又称炮炙、修治、修事。泛指药材的加工处理,如切饮片、炙、煅、蒸、淬等。药物炮制,早在《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至刘宋·雷教著成《雷公炮炙论》,是我国最早的制药专书。炮制的目的在于:①清除杂质,

  • 太医令丞

    秦代主管医药的官员。杜祐《通典》:“秦有太医令丞主医药。”

  • 挢引

    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挢是举起、翘起和矫正的意思,引即导引。指按摩和导引法。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挢,……谓为按摩之法,夭挢引身,如熊顾鸟伸也。”

  • 郑文焯

    【生卒】:1856~1918【介绍】:清末医学家。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别号瘦碧,晚号大鹤山人。原籍山东高密,后寓居江苏吴县。通医理,工诗词,兼擅书画金石。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尝入江苏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