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向补泻
即迎随补泻,详该条。
即迎随补泻,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球兰之别名,详该条。
见顾氏医镜条。
书名。2卷。清·齐秉慧(有堂)撰于1806年。本书记述了齐氏临证经验。上卷论病证,辨析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经治病;下卷杂证诸法及药性。其中有效经验方及单方可供借鉴。本书收入《齐氏医书四种》中。
病证名。《医学入门》卷八:“腹中如铁石,脐中出水,旋变作虫行之状,绕身匝啄,痒痛难忍,翎毛拨扫不尽,外用苍术煎浓汤浴之,内用苍术为末,入麝香少许,水调服之即愈。”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大驳骨之别名,详该条。
出《中藏经》。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GB22。出《灵枢·经脉》。别名泉液。属足少阳胆经。位于侧胸部腋中线上,腋下3寸,当第五肋间隙处(《针灸甲乙经》)。布有第五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胸长神经的分支;并有胸腹臂静脉,胸外侧动、静
病名。见《实用外科治疗学》。即热疮。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蜜蜂子,详该条。
【介绍】:见扁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