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针刺麻醉

针刺麻醉

①简称针麻。它是在传统的针灸学术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镇痛作用并能达到麻醉效果的新技术。其法根据手术部位、手术病种等,按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方法,选取适当穴位,术前一般按麻醉常规给予辅助用药,进针后经15~30分钟捻转诱导,多数即可开始手术,术间酌情以手法运针,刺激强度以达到镇痛效果而又能为患者所耐受为宜。也可用电针刺激(称电针麻醉)。手术完毕,即可出针。由于患者在清醒状态和生理机能保持正常的情况下达到痛觉迟钝或消失,故能主动配合手术,且没有某些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术后恢复也较快。临床已较广泛地用于头面、五官、颈、胸、腹及四肢的一百多种手术。亦适用于肝、肾、肺功能不正常,休克,体衰等,或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患者。针刺麻醉是麻醉学术的一个新的领域,目前仍在不断总结经验和加强理论研究,对于所存在的镇痛不全,肌肉松弛不够和内脏牵拉反应等问题尚待解决。针刺麻醉包括体针麻醉鼻针麻醉面针麻醉唇针麻醉手针麻醉足针麻醉、电针麻醉、水针麻醉等。详见各条。②书名。《针灸麻醉》编写小组编。共8章。本书中较系统地介绍有关针刺麻醉的具体内容,并对我国针刺麻醉科研成果进行了初步总结。对于针麻简史、特点、理论、方法、常用穴位、针麻在各种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几种常用的电针麻醉仪等,都分别作了论述。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补真润肠汤

    《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又名助阳汤。柴胡一钱二分,高良姜二钱,白葵花七朵,防风、郁李仁、干姜、甘草各一钱,陈皮、生黄芩各五分。为细末,水煎去渣,食前热服。治白带,阴户冷痛,控心而急痛,身黄皮缓身重。

  • 喉科指掌

    书名。①清·张宗良撰。6卷。刊于1757年。卷1总论咽喉病的诊治大纲、分经及针穴图等;卷2选方及制药法;卷3~6分为咽喉(11症)、乳蛾(7症)、喉痹(7症)、喉风(12症)、喉痈(11症)、大舌(1

  • 昼夜证象同异辨

    从病情在日间和夜间的变化对比,来推断疾病的深浅进退的一种辨证方法。凡病昼增剧而夜安静,为阳有余,病在气分。夜增剧而昼安静,为阴有余,病在血分。昼发热而夜安静,为邪旺于气分,其病在阳。昼安静而夜发热,为

  • 脾虚寒证

    病证名。指脾气、脾阳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脾胃经虚实寒热证治》:“脾虚寒病,泄泻,腹满,气逆,呕吐,心烦不得卧,肠鸣,虚胀,饮食不消,劳倦,虚羸,喜噫,四肢逆

  • 经水无常

    见单南山《胎产证治录》。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 失心风

    病名。癫病的别称。《证治准绳》卷五:“癫病俗谓之失心风。”详癫条。

  • 金陀僧

    见《中药志》。即密陀僧,详该条。

  • 肩髆

    人体部位名。指肩胛部。《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

  • 施沛

    【介绍】:明代医生。字沛然,号笠泽居士。华亭(上海市松江)人。编著有《藏府指掌图书》、《脉征》、《经穴指掌图》、《说疗》等书。

  • 金子弁

    【介绍】:见金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