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材>野颠茄

野颠茄

《中药大辞典》:野颠茄

药材名称野颠茄

拼音Yě Diān Qié

别名癫茄(《广州植物志》),山马铃、大丁茄、小颠茄、天茄子、假茄子(《广西药植名录》),红癫茄、黄贡茄、鬼茄(《广东中草药》),竻丁茄、红果丁茄丁茄(《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茄科植物刺茄全株。根: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果实、种子:秋季采,种子洗净晒干,炒黄至有香气,备用。

原形态多年生直立亚灌木,高30~60厘米。茎有劲直的长刺,幼嫩部混生刺毛。叶单生或成对,互生,阔卵形,长5~12厘米,宽5~10厘米,5~7裂,两面均被紧贴的硬毛,主脉上有刺;叶柄有刺,有时混生疏长毛。聚伞花序腋外生,有花数朵,有时花单生;萼有刺,5裂,花冠白色,裂片披针形;雄蕊5枚,着生于花冠喉上,花药顶裂;子房2室,胚珠多数。浆果球形,直径2.5~4厘米,秃净,成熟时橙红色。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野生于草地上。分布我国南方。

化学成分浆果中含有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和刺茄碱。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温,有毒。"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苦辛,微温,有毒。"

③《广东中草药》:"根:淡,平,有毒。"

功能主治镇咳平喘,散瘀止痛。治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痛,风湿痛,瘰疬,寒性脓疡,跌打损伤。

①《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治胃痛,损伤,蛇伤,感冒,疟疾,瘰疬。"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止痛,镇咳平喘。治风湿性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鲜叶捣敷跌打损伤。"

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抗菌,活血散瘀,麻醉镇痛。治跌打损伤,冻疮,寒性脓疡,慢性骨髓炎,淋巴结结核,脚癣。"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1~3分。

复方①治跌打肿痛,痈疮肿毒:鲜癫茄根捣敷;或用癫茄茎叶晒干煅存性为末,调茶油敷患处。(《广东中草药》)

②治扭挫伤:丁茄姜黄韭菜根,共捣烂外敷。(《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③治小儿口腔炎:癫茄茎叶,煅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许,涂患处。(《广东中草药》)

④治冻疮:丁茄,煎水熏洗患处。(《广西实用中草药》)

⑤治小儿儿疳积:鲜癫茄果一至二枚,切开,加猪肝蒸熟,去癫茄取猪肝吃。(《广东中草药》)

⑥治肝硬化腹水:癫茄种子,炒黄研末服。(《广东中草药》)

⑦治胃痛:天茄子根,晒干研细粉,痛时服一克,儿童酌减。(《全展选编·外科》)

⑧治牙痛:天茄子种子,置烧红之瓦片上,用竹管吸烟熏之。(《全展选编·外科》)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颠茄

药材名称野颠茄

拼音Yě Diān Qié

英文名Herb of Soda-apple Nightshade

别名颠茄、山马铃、大丁茄、小颠茄、天茄子、假茄子、红颠茄、黄贡茄、鬼茄、竻丁茄、红果丁茄丁茄、地茄、狗桔、刺茄、洋海茄、刺天茄

出处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牛茄子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lanum surattense Burm. F.[S.aculeatissimum Jacq.;S.ciliatum La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茄子,多年生直立草本至灌木,高30-60cm。植物体除茎、枝外各部均被具节的纤毛,茎及小枝具淡黄色细直刺。叶单生或成对互生;叶柄精壮,长2-5cm;叶片宽卵形,长5-14cm,宽4-12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5-7裂或中裂,裂片三角形或近卵形,脉上有直刺。聚伞花序腋外生,短而少花;花梗纤细,被直刺及纤毛;萼杯状,有刺,5裂;花冠白色,5裂,裂片披针形,端尖;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上,花药顶裂;子房球形,2室,胚珠多数。浆果扁球形,直径约3.5cm,初绿白色,成熟后橙红色,基部有带细刺的宿存萼,果柄长2-2.5cm,具细直刺;种子干后扁而薄,边缘翅状,直径约4mm。花、果期1-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路六荒地、疏林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辽宁、河南有栽培。

性状性状鉴别,根近圆柱形,分枝而扭曲,顶端有时附具细直皮刺的残茎,茎枝无毛,或切成2-3cm的短段,直径5-15mm。表面灰黄色,刮去栓皮后呈白色。体轻、质松,断面黄白色,有裂隙,髓心淡绿色。气特异味苦、辛。

以大小均匀、不带地上茎者为佳。

化学成分浆果中含有澳洲茄碱(Solasonine),澳洲茄边碱(β-solamargine)和刺茄碱(Soiasurine)。

性味味苦;辛;性微温;有毒

功能主治镇咳平喘;散瘀止痛。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痛;风湿痛腰腿痛;瘰疬;寒性脓疡;痈肿疮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末,0.3-0.9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①治跌打肿痛,痈疮肿毒:鲜癫茄根捣敷;或用癫茄茎叶晒干煅存性为末,调茶油敷患处。(《广东中草药》)②治扭挫伤:丁茄姜黄韭菜根,共捣烂外敷。(《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③治小儿口腔炎:癫茄茎叶,煅存性研未,加冰片少许,涂患处。(《广东中草药》)④治冻疮:丁茄,煎水熏洗患处。(《广西实用中草药》)⑤治小儿疳积:鲜癫茄果一至二枚,切开。加猪肝蒸熟,去癫茄取猪肝吃。(《广东中草药》)⑥治肝硬化腹水:癫茄种子,炒黄研未服。(《广东中草药》)⑦治胃痛:天茄子根,晒干研细粉,痛时服一克,儿童酌减。(《全展选编·外科》)⑧治牙痛:天茄子种子,置烧红之瓦片上,用竹管吸烟熏之。(《全展选编·外科》)

各家论述1.《广西药植名录》:全株:治胃痛,损伤,蛇咬伤,感冒,疟疾,瘰疬。

2.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止痛,镇咳平喘。治风湿性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鲜叶捣敷跌打损伤。

3.《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抗菌,活血散瘀,麻醉镇痛。治跌打损伤,冻疮,寒性脓疡,慢性骨髓炎,淋巴结结核,脚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红白二丸果

    药材名称红白二丸果拼音Hónɡ Bái èr Wán Guǒ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中华秋海棠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eonia sinensis A.DC.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

  • 荔枝核

    《中国药典》:荔枝核药材名称荔枝核拼音Lì Zhī Hé英文名SEMEN LITCHI来源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

  • 猪大肠

    药材名称猪大肠拼音Zhū Dà Chánɡ别名地花生、翻转红。来源药材基源:为远志科植物西藏远志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ala crotqlarioides Buch.Ham.采收和储藏:

  • 荨麻根

    《中药大辞典》:荨麻根药材名称荨麻根拼音Xūn Má Gēn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狭叶荨麻等的根。性味《文山中草药》:"苦辛,温,有毒。"功能主

  • 郁金

    《中国药典》:郁金药材名称郁金拼音Yù Jīn英文名RADIX CURCUMAE别名玉金、白丝郁金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 毛罗勒

    药材名称毛罗勒拼音Máo Luó Lè别名香菜、假苏、姜芥、罗勒、香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毛罗勒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cimum basilicum L.var. pilosum (Wi

  • 草绣球

    《中药大辞典》:草绣球药材名称草绣球拼音Cǎo Xiù Qiú别名紫阳花、牡丹三七(《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种植物草绣球的根茎。夏、秋采收。原形

  • 刺柄莲座蕨

    药材名称刺柄莲座蕨拼音Cì Bǐnɡ Lián Zuò Jué英文名Wall Angiopteris别名刺柄观音座莲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刺柄观音座莲的根茎。拉丁植物

  • 蝈蝈

    《全国中草药汇编》:蝈蝈药材名称蝈蝈拼音Guō Guō别名螽斯、聒聒儿、郊游子来源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 Gampsocleis buergeri;G. inflata Ur.; G. gratiosa

  • 白簕枝叶

    药材名称白簕枝叶拼音Bái Lè Zhī Yè英文名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别名白茨叶、白勒远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