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通脉四逆汤

药方名称通脉四逆汤

处方甘草(二钱)干姜(三钱半)附子(一角.生用)

功能主治治少阴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下利脉不出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备注面赤者加连须葱白三根;腹痛者去葱加芍药二钱;呕者加生姜二钱半;咽痛者加桔梗二钱;下利脉不出者去桔梗人参二钱半。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伤寒论》:通脉四逆汤

药方名称通脉四逆汤

处方甘草6克(炙)附子15克(生用)干姜9克

功能主治回阳通脉。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逆冷,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面色赤者,加葱9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6克;呕者,加生姜6克;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3克;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6克。

摘录伤寒论

《重订严氏济生方》:通脉四逆汤

药方名称通脉四逆汤

处方吴茱萸(炒)60克附子(炮,去皮、脐)30克 桂心(去皮,不见火)通草细辛(洗,去叶、土)白芍甘草(炙)各15克当归(去声)9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活血通脉。治霍乱,寒胜阳衰,肉冷脉绝。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150毫升,酒75毫升,生姜7片,枣子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猜你喜欢

  • 厚肠汤

    药方名称厚肠汤处方罂粟壳8两(锉,炒),地榆6两,白术2两,紫苏叶2两,木瓜干2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下痢赤白。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2个,煎7分,去滓,空腹服。摘录《三因》卷

  • 枳壳酒

    药方名称枳壳酒处方枳壳(去瓤,麸炒)柏白皮各250克 五叶草500克功能主治治刺风。气血为风寒所侵,蕴滞生热,寒热相搏于皮肤之间,遍身痛如针刺。用法用量上三味,细锉,生绢袋盛,以酒6升,浸七日。每次温

  • 菊花金银花汤

    药方名称菊花金银花汤处方菊花、金银花、桔梗、麦冬、甘草各3克。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咽喉炎,一般3~5剂显效。用法用量开水冲泡当茶饮,每日1剂。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慢性咽喉炎,一般3~5剂显

  • 和金汤

    药方名称和金汤处方麦冬5钱,苏叶1钱,桔梗2钱,甘草1钱,茯苓3钱,黄芩1钱,半夏5分,百合3钱。功能主治水亏火旺,肺郁,咳嗽气逆,心胁胀满,痛引小腹,身不能反侧,舌干嗌燥,面陈色白,喘不能卧,吐痰稠

  • 百嚼丸

    《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烟霞圣效》:百嚼丸药方名称百嚼丸处方川芎2两,皂角(同黑豆1合,水1碗,同煮豆熟)2两,槐角4两(炒),甘菊花8两,荆芥穗8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诸风。用

  • 活血散瘀汤

    《外科正宗》卷三:活血散瘀汤药方名称活血散瘀汤处方川芎当归尾赤芍苏木牡丹皮枳壳瓜蒌仁(去壳)桃仁(去皮、尖)各3克槟榔2克大黄(酒炒)6克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治产后恶霹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男子跌打损

  • 蛤青散

    药方名称蛤青散处方蚌粉(新瓦炒令通红)、青黛少许。功能主治痰嗽面浮。久嗽。用法用量《惠直堂方》本方用法:每服二钱。临床应用痰嗽:宋徽宗宠妃,苦痰嗽终夕不寐,面浮如盘,内医官李防御治之,三日不效,当诛。

  • 荜芫汤

    药方名称荜芫汤处方荜茇2钱,芫花2钱。功能主治止痛。主牙齿痛。用法用量水1碗,煎半盏。漱口。摘录《辨证录》卷三

  • 加减丽泽通气汤

    药方名称加减丽泽通气汤处方辛夷、羌活、独活、升麻、防风、麻黄、葛根、炙草、木通、苍耳子、荆芥、细辛、川芎。功能主治外感风寒,鼻不闻香臭,涕出不通。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摘录《证治宝鉴》卷十

  • 导滞丸

    药方名称导滞丸处方黑牵牛(微炒,取头末)4两,槟榔半两,青皮(去白)2两,木香2钱半,胡椒半两,三棱1两半,丁香皮1两。制法上为细末,入牵牛头末令匀,薄面糊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和中顺气,消谷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