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灵枢·经筋》。又称痓。以项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症。《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痉有虚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生黄芪15克,生地黄18克,玄参、知母各12克,当归、香附(醋炒)各9克,柴胡、甘草各4.5克。水煎服。治妇女寒热往来,或先寒后热,汗出热解,或月事不调,经水短少。若汗多,以茵陈
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指妇女身体无病,而月经每两月一行者。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毛茛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柑皮,详该条。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山莲藕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时疫白喉捷要》。即白喉之俗称。详白喉条。
见《中草药资料》。为牛马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菱甫,又字甘伯,号石生,绩溪(今安徽绩溪)人。因中年多病而学医,撰有《黄帝内经素问校义》一书(1872年)。
即痘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