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精于脉诊,善于治疗疑难病。
见《中药材手册》。为延胡索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即子悬。详该条。
即太阳腑病。见《伤寒医诀串解》卷一。详该条。
指口内有苦味的感觉。多由热蒸胆汁上溢所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为伤寒少阳病主证之一。《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
思为脾之志。人的思虚与脾有关,思虑过度则伤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在志为思。”
正骨器械。用于骨折复位后的局部外固定。又称夹板。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五:“治腕折四肢骨碎及筋伤蹉跌。”条下注有《肘后方》云:“小品方……以竹编夹裹,令遍缚令急,勿令转动。”这说明早期夹板用竹片制成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主要负责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解剖部位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脚趾关节。